诗词大全

《送李阆州二首》

耳熟才名四十年,忧民忧国两华颠。
不妨铜竹仍三剖,要是金门竟九迁。
连岁炉锤专造化,诸生岐路托飞骞。
余丹乞与閒鸡犬,亦许身随绛阙仟。

作者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李阆州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李流谦对朋友李阆州的送别之情,并融入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以朋友的耳熟才名四十年为开头,表达了作者对李阆州深厚的了解和敬重之情。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认为自己和李阆州都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感到忧虑,这种忧虑已经持续了两朝,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诗中提到了铜竹和金门,这些象征着地位和荣誉的名词。铜竹是指官职,金门则代表皇家之门。作者说如果只是铜竹三次剖开(指官职三次晋升),那还不足以满足;只有达到金门九次迁移(指九次晋升到高位),才能称心如意。

诗中还提到了连续的岁月中炉锤的声音,表示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而对于诸生(指学子)们来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寄托了他们的希望和追求。这种变革和选择也让作者感到担忧,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未知的,有时会受到外界的制约和限制。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过上平静自由的生活,不受世俗的约束。他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像红丹一样纯洁无争,宁静而自由,就像养鸡犬一样随意自在。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进入绛阙(指宫殿)之中,过上尊贵的生活。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和朋友的境遇,抒发了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并表达了对自由和尊贵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入人心的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李流谦独特的才华和情感抒发能力。

  • 《闻晓禽》

    一枕山城晓梦惊,了规啼破月斜明。只应知我倦游苦,故作不如归去声。

  • 《晚憩南阳旅馆》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醉里题诗偏韵恶,秋来劝酒益杯深。不才多病俱非敌,绿绮缘何得报金。

  • 《奉和袭美添渔具五篇·箬笠》

    朝携下枫浦,晚戴出烟艇。冒雪或平檐,听泉时仄顶。飙移霭然色,波乱危如影。不识九衢尘,终年居下泂.

  • 《冬晴酿霜雪不成》

    一晴初已涉秋残,晴到深冬兴未阑。不雨临空聊尔湿,无霜元是盛哉寒。出乘气末群阴乱,归抱精风万物安。深省莫如坚坐是,还家毋更是蒲团。

  • 《中右城得魏道冲信》

    关山秋尽雁随阳,雁去人闲不下堂。绝塞貒弓空抱月,孤城画角自吹霜。青天欲问云霄远,白发还惊岁月长。漫说安危浑注意,可从国手试温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