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勾龙教授》

广汉川原迥,重江秋水多。
桥边金作雁,湖上烟如鹅。
岂有雒书出,转添巴字讹。
泥涂滞行客,之子惜经过。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勾龙教授》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石。这首诗描绘了广汉川原的景色,以及作者对勾龙教授的送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广汉川原迥,
广汉川原的景色独特,
重江秋水多。
大江上的秋水丰富多彩。
桥边金作雁,
在桥旁金色的雁儿飞翔,
湖上烟如鹅。
湖面上的烟雾像是白鹅一样飘荡。
岂有雒书出,
怎么可能有错误的雒书问世,
转添巴字讹。
竟然增添了巴字的错误。
泥涂滞行客,
行人沉湎于泥泞之中无法前行,
之子惜经过。
我为勾龙教授感到惋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广汉川原的描绘,展现了它的独特之处和美丽景色。作者通过描写桥边飞翔的金色雁儿和湖上飘荡的烟雾,增添了一种生动的氛围。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作者的遗憾之情。他说岂有雒书出,表达了对错误书籍问世的不满,转添巴字讹更是对错误的字词增加的愤慨。最后两句泥涂滞行客,之子惜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勾龙教授的惋惜和送别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对细节的生动描写和对错误之事的不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一种对真实和纯洁的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 《从军诗三首丙申春二月入五羊三月十日抵雷阳》

    万壑奔流下,千山紫翠连。帆飞三峡雨,人入九秋天。客路浮云外,归心落日前。吾生犹未已,江汉是余年。

  • 《古意》

    青松独受命,停雪待阳春。一遇樵人斧,同成朴樕薪。

  • 《读史七首》

    厥初开闢浩难名,帝降而王绪可寻。百代相因三代礼,七弦何似五弦琴。时逢否泰有消长,道在乾坤无古今。所以孟轲生战国,欲承三圣正人心。

  • 《临江仙(秋日有感)》

    枫叶白苹秋未老,晚风吹泛轻舶。青山沥沥水茫茫。情随流水远,恨逐暮山长。一点相思千点泪,眼前无限情伤,佳人犹自捧离觞。阳关休唱彻,唱彻断人肠。

  • 《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 《和李绅助教不赴看花》

    笑辞聘礼深坊住,门馆长闲似退居。太学官资清品秩,高人公事说经书。年华未是登朝晚,春色何因向酒疏。且看牡丹吟丽句,不知此外复何如。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