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蜡梅》

霜林作缬菊成长,只道花多缘叶稀。
辛苦为他成蜜后,蜡蜂犹是趁花飞。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蜡梅

霜林作缬菊成长,
只道花多缘叶稀。
辛苦为他成蜜后,
蜡蜂犹是趁花飞。

【译文】
在寒霜覆盖的丛林中,缬菊茁壮成长,
只觉得花朵繁多而叶子稀疏。
经过辛勤努力成就了蜜蜂的香甜蜜液,
蜡蜂却仍然在花间飞翔。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蜡梅》出自宋代李石之手,描述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奉献精神。诗中以蜡梅为意象,通过对蜡梅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奋斗和付出的颂扬。

首两句"霜林作缬菊成长,只道花多缘叶稀"表达了蜡梅在寒冷的环境中艰难生长的情景。蜡梅的花朵虽然盛开得繁茂,但叶子却相对稀疏。这种景象暗喻了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情况,即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花朵,而忽略了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辛勤。

接下来的两句"辛苦为他成蜜后,蜡蜂犹是趁花飞"则强调了奉献精神。诗人比喻自己为了让蜜蜂能够生产出香甜的蜜液,不辞辛劳地工作。然而,即便蜜蜂得到了蜜液,它们仍然在花间飞翔,不停地采蜜。这种描写展示了蜡蜂的勤劳和不懈的努力,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奉献精神的推崇。

整首诗以蜡梅、蜜蜂为主题,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奉献精神的赞美。诗中的蜡梅和蜜蜂都是象征,寓意着那些默默奉献、不计较得失的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于奋斗、付出和坚持的共鸣,呼吁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奋发向前。

  • 《秣陵怀古(三首)》

    秣陵风物近如何,兵后登临感慨多。云净石头秋嶂出,月明淮口莫潮过。离人暗滴青衫泪,商女空怀玉树歌。忽忆旧时骢马客,于今白发老山阿。

  •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与厉玄同题)》

    月满缑山夜,风传子晋笙。初闻盈谷远,渐听入云清。杳异人间曲,遥分鹤上情。孤鸾惊欲舞,万籁寂无声。此夕留烟驾,何时返玉京。唯愁音响绝,晓色出都城。

  • 《书意》

    一鸣辄斥不鸣烹,祸福元知未易评。湖海凄凉身跌宕,杯觞豪举笔纵横。敢希二顷成高卧,但愿诸公致太平。波暖龙舟泝清汴,道边扶杖眼犹明。

  • 《定风波(六·多景楼)》

    南徐好,多景在楼前。京口万家寒食日,淮南千里夕阳天。天际几重山。莺啼处,人倚画阑干。西寨烟深晴后色,东风春减夜来寒。花满过江船。

  • 《次韵舒尉》

    故山渺寒江,抱此明月睡。烟蓑失春锄,万事同一喟。可人期不来,乃独以诗至。持觞聘梅花,我醉花亦醉。

  • 《清平乐 题桐花道人卷 桐花道人吴国良雪中》

    留玉山中数日,今日始晴,相与同坐雪巢,以铜博山,焚古龙涎,酌雪水,烹藤茶,出万壑雷琴,听清癯生陈维允弹石泉流水调,道人复以碧玉箫作清平乐,虚室生白,尘影不动,清思不能已已。道人出所揣卷索和民瞻石先生所制清平乐词,予遂以紫玉池试想花烟,书以赠之,且邀座客郯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