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崖相送欲凌虚,未拟边州作陋居。
法令牛毛纷可笑,使君马尾自能书。
白云度岭愁方寸,黄瘴埋沙费扫除。
列戟横琴果何择,一窗秋月竹疏疏。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月》是宋代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月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处境的观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望崖相送欲凌虚,
未拟边州作陋居。
法令牛毛纷可笑,
使君马尾自能书。
白云度岭愁方寸,
黄瘴埋沙费扫除。
列戟横琴果何择,
一窗秋月竹疏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意蕴丰富。诗人以秋月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首句“望崖相送欲凌虚”,表现了诗人站在崖边,目送秋月直冲云霄的壮丽景象,意味着诗人的追求和超越欲望。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原本没有打算在边州安家,但却无奈地在这里竖起了简陋的居所,这可能是对现实境况的隐喻。
接下来的两句“法令牛毛纷可笑,使君马尾自能书”,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法令繁多且琐碎,像牛毛一样纷纷扰扰,让人感到荒谬可笑。而使君的马尾却可以成为自己书写的工具,暗示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下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和创作能力。
接下来的两句“白云度岭愁方寸,黄瘴埋沙费扫除”,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困惑。白云飘过山岭,让人感到心情沉重,而黄瘴覆盖的沙地需要费尽力气清扫,暗喻了社会的困境和个人的努力。
最后两句“列戟横琴果何择,一窗秋月竹疏疏”,通过描绘战争和音乐,展示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战争的戟列横亘,琴声凄凉,让人面临抉择;而窗外的秋月和竹林疏疏,给人以宁静和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抉择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独立精神的崇尚。
岁晏甘离索,山扉午不开。冻蜂粘病菊,饥雀啄疏梅。美睡抛书册,清斋远酒杯。殷勤谢尘客,无事莫频来。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妾身期不嫁,至老养双亲。何意赵威后,殷勤问使人。
延陵有长剑,宝若千金璧。闭匣泣风雨,开匣干星日。骏马与名都,罗列终不易。服之适异土,见谓铅刀质。徐君亦何为,神襟独尔识。欲色在不言,心许成莫逆。如何历聘归,墓门已有棘。含意竟未伸,涕下空沾臆。宰木集晨风,可以悬三尺。寸心苟不渝,是物何足惜。驱马去郊原,弃置
水之法,乃神仙术也。其香着人不灭,名曰芗林秋露。李长吉诗亦云:“山头老桂吹古香。”戏作二阕,以贻好事者二之一欲问芗林秋露。来自广寒深处。海上说蔷薇,何似桂华风度。高古。高古。不著世间尘污。
遥作时多难,先令祸有源。初惊逐客议,旋骇党人冤。密侍荣方入,司刑望愈尊。皆因优诏用,实有谏书存。苦雾三辰没,穷阴四塞昏。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有女悲初寡,无男泣过门。朝争屈原草,庙馁莫敖魂。迥阁伤神峻,长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