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芋接花一日事,刻玉作楮三年工。
此家妙有转物手。
老圃宽褐藏春风。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千叶梅》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描绘了一位技术高超的匠人通过巧手将芋根雕刻成梅花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叶梅
野芋接花一日事,
刻玉作楮三年工。
此家妙有转物手,
老圃宽褐藏春风。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位匠人的手艺为主题,他利用野生芋根雕刻成梅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这位匠人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学习雕刻技术,使得芋根看起来像玉石一样华美。此家之人擅长转变物态,将平凡的芋根转化为美丽的梅花。老圃中宽敞的府邸中,藏着温暖的春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匠人的技艺和创造力,展现了他在雕刻野芋为梅花时的卓越技巧。作者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匠人的日常工作过程与他的精湛技艺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熟练和用心。
诗中提到的“转物手”一词,表达了匠人的技巧高超,能够将平凡的物品转化为美妙的艺术品。这种转化不仅是物质的,更是一种精神的转变,体现了匠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匠人所在的老圃,即宽敞的府邸,沐浴在春风之中。这里可以理解为匠人所在的环境,给予他宽广的空间和温暖的氛围,使他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他的手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匠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创造力,展示了他将平凡物品转化为艺术品的能力。同时,通过描写匠人所在的环境,突显了他在宽广的府邸中,感受到的温暖和自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匠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
贤者非无心,园夫自临课。艺植日繁滋,芬芳时入座。青葱春茹擢,皎洁秋英堕。正苦郢中人,逸唱高难和。
皇仪有炜,彩升次升。沈沈邃殿,穆穆天延。坤德深隆,皇图永宁。咨尔延臣,揶齐以登。
八年两唤浙江船,吴越青山相对妍。长愧主恩难报答,不知人事几推迁。香浮菊桂秋将暮,景迫桑榆岁可怜。荒县今宵孤馆梦,四千里外楚云边。
钜璞希音未易知,芒鞋竹杖祗相宜。还收北伐六奇计,归作东游五胜诗。千里云山通梦想,十年笑语隔心期。拟凭浩荡长江水,日落烟寒寄所思。
始托得其地,中伤乖所天。心犹持七戒,教不废三迁。大本中孚卦,繁文内则篇。区区彤史笔,未足远其传。
红红白白两铜瓶,软饱相看眼倍明。脔肉自能知鼎味,底寻酒海与花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