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绳断炎洲境,松响挟将寒意来。
坐上逸情留不住,欲随风月过蓬莱。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题枕碧阁》是宋代邓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清流绳断炎洲境,
松响挟将寒意来。
坐上逸情留不住,
欲随风月过蓬莱。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清流、松响和风月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诗中的枕碧阁可能是一个山间小亭,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但他却无法将自己的逸情久留,渴望着跟随风月一起离开,寻找更加美好的蓬莱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对清流、松响和风月的描绘,将自然的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清流绳断炎洲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松响挟将寒意来,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坐上逸情留不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追求。欲随风月过蓬莱,表达了诗人对更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逐。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相结合,给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思考。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