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得鹿本无心,觉后人亡只见金。
水出吐蕃分黑白,地穷全蜀隔幽阴。
枯肠正伴空城雀,白首更为梁甫吟。
急求贾傅今宣室,谁赋伤谗屈子文。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西轩》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新。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梦中得鹿本无心,
觉后人亡只见金。
水出吐蕃分黑白,
地穷全蜀隔幽阴。
枯肠正伴空城雀,
白首更为梁甫吟。
急求贾傅今宣室,
谁赋伤谗屈子文。
诗意:
《西轩》描绘了一幅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对比。诗人在梦中捕捉到一只鹿,却没有任何意图或目的。但当他醒来后,他只看到了金钱。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虚荣世俗的批判。
诗中还描绘了一些地理环境和社会现象。诗人提到了水流出吐蕃(西藏)一带,将黑白两色分隔开来,意味着界限的划分和阴暗与光明的对立。地势的限制使得蜀地(四川)与幽阴(指江南地区)彼此隔绝。这种地理隔离也暗示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上的隔阂。
诗中还出现了空城的形象,寓意着战乱和人口凋零。枯肠伴随着空城中的麻雀,形容诗人的感慨和凄凉。白发的诗人更多地是为了悼念梁甫而吟唱悲怆的诗篇。最后两句中,诗人迫切地希望贾傅(指当时的文官贾似道)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宣扬正义,谴责伤害清廉之士的谗言,以此向屈子致敬。
赏析:
《西轩》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刻画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虚荣的批判。通过梦境与现实、自然和人事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贪欲、权力和谗言的深深忧虑。诗中的地理描写和空城意象也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氛围。最后两句中的呼唤和希望,体现了诗人对正义和清廉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了李新诗人对人性弱点和社会道德的关切。通过将梦幻和现实相媲美的对比,诗人反思了人们在追求利益和权力时所付出的代价。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反思,同时也展示了李新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社会弊病的敏锐洞察力。
贤者非无心,园夫自临课。艺植日繁滋,芬芳时入座。青葱春茹擢,皎洁秋英堕。正苦郢中人,逸唱高难和。
皇仪有炜,彩升次升。沈沈邃殿,穆穆天延。坤德深隆,皇图永宁。咨尔延臣,揶齐以登。
八年两唤浙江船,吴越青山相对妍。长愧主恩难报答,不知人事几推迁。香浮菊桂秋将暮,景迫桑榆岁可怜。荒县今宵孤馆梦,四千里外楚云边。
钜璞希音未易知,芒鞋竹杖祗相宜。还收北伐六奇计,归作东游五胜诗。千里云山通梦想,十年笑语隔心期。拟凭浩荡长江水,日落烟寒寄所思。
始托得其地,中伤乖所天。心犹持七戒,教不废三迁。大本中孚卦,繁文内则篇。区区彤史笔,未足远其传。
红红白白两铜瓶,软饱相看眼倍明。脔肉自能知鼎味,底寻酒海与花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