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从辟沪南道中晓征三首》

貂裘紫帽日程程,不得修途一纸平。
作雪晓天梅萼重,压尘小雨马蹄轻。
随身诗酒三劲敌,入眼山川几画屏。
到日未须投我辖,为烧兰水濯繁缨。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从辟沪南道中晓征三首》是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貂裘紫帽日程程,
不得修途一纸平。
作雪晓天梅萼重,
压尘小雨马蹄轻。

这首诗描绘了早晨出发的场景。诗人身穿貂裘,戴着紫色帽子,踏上了漫长的行程。他意识到修行的道路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而是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在雪后的清晨,梅花的花瓣上覆盖着厚厚的雪,显得格外沉重。小雨洒在马蹄上,轻柔而细腻。这些景象使人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宁静和美好。

随身诗酒三劲敌,
入眼山川几画屏。
到日未须投我辖,
为烧兰水濯繁缨。

诗人带着诗和酒作为他旅途的伴侣,它们是他不可或缺的力量。他的目光穿过山川,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诗人表示他并不需要依附于官府的权势,他热衷于自由的行走。他愿意将自己的繁华之事烧掉,用清泉洗净华丽的衣裳。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行程中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行走和追求内心世界的渴望。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立态度,不愿受制于外界的束缚,追求灵魂的自由和内心的净化。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色和细腻描写也给人带来了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 《鹧鸪天(咏野梅)》

    千树家园锁旧津。谁移数点在孤村。海仙探蕊禽留影,楚客穿花蝶舞魂。桥断港,水横门。残霞零落晚烟昏。只因留住三更月,暗里香来别是春。

  • 《春晓闻禽》

    唤回春梦几声禽,涧草岩花动此心。搔首偶然自失笑,不知何处是山林。

  • 《口占诗》

    江浦雪消杨柳春,槛下新水碧粼粼。嫁得东风最轻薄,吹荡柔条拂著人。

  • 《同友生春夜闻雨》

    春雨三更洗物华,乱和丝竹响豪家。滴繁知在长条柳,点重愁看破朵花。檐静尚疑兼雾细,灯摇应是逐风斜。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谷芽。

  • 《寄题吴伯丰所居二首·读书阁》

    书阁高几寻,其高不可知。但见读书人,心与千古期。藉此间旷地,端坐穷轩羲。世尘飞不到,月霁光风吹。况复揭扁榜,字画天下奇。妙有指南处,世人那易窥。昔闻堂上声,斩轮尝笑之。而子得学省,不觉糟粕遗。终日几案乐,舍此归其谁。

  • 《无心》

    世态真堪笑,机深祸亦深。多谋还损己,有寿必无心。呕肺因诗苦,开怀遇酒斟。平生随造物,不暇问升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