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秦觏兼简苏迨二首》

两秦并立难为下,万里长驱在此初。
别後未忘三日语,人来肯作数行书。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赠秦觏兼简苏迨二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作者对秦觏和苏迨的赠词之情,以及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秦觏和苏迨二人,齐心并立难为下,
万里长驱,从此刚刚开始。
分别后不忘记三日的言语,
有人前来,愿意写几行文字。

第二首:
秦觏和苏迨二人,志同道合,难与分离,
万里长途,旅途仍在初期。
别后不忘记三日的谈话,
有人前来,愿意写几行文字。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秦觏和苏迨的赞美和思念之情。秦觏和苏迨是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奋斗,共同追求目标。作者用“万里长驱”和“万里长途”来形容他们追求理想的艰辛旅程,表达了对他们坚定不移的支持和敬佩之情。

诗中提到了别后不忘的三日言语和谈话,这显示了作者对秦觏和苏迨的深厚情谊。作者还表达了希望他们能够保持联系,即使分开也能通过文字来传递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情感的珍视。通过描写秦觏和苏迨的奋斗和情谊,诗词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鼓舞人心,让人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和勇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