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卿病肺渴欲死,宰予寝兴昼复浓。
绿云杯面呷未尽,已觉清液生心胸。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谢元功惠茶》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病重之际,怀念并感谢给予他药茶的谢元功,并表达了饮茶带来的清新和舒适之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谢元功惠茶,
长卿病肺渴欲死,
宰予寝兴昼复浓。
绿云杯面呷未尽,
已觉清液生心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强至在病重时受到谢元功赠送的茶的慰藉和感激之情。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作者长期患病的情况,他的肺部疾病使他感到非常渴望解渴,甚至渴望死亡。接着,诗中出现了一个"宰予"的角色,他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照料者,在白天和夜晚都会给作者端来浓郁的茶汤,以满足他的需求。
第三句"绿云杯面呷未尽"描绘了作者喝茶时的情景,茶杯中的茶汤如绿色的云朵一般在杯面上泛起,作者尚未喝尽,但已经感受到茶汤带给他的清新与滋润。
最后一句"已觉清液生心胸"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当他饮下这清澈的液体时,他能够感到茶汤的清凉和舒适传遍胸腔,给予他一种宽慰和满足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解渴,更是对友情和关怀的感激之情的体现。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谢元功的感激和对茶的赞美之情。通过描绘喝茶的情景,诗词传递了茶汤带来的清新和滋润之感,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病榻上对友情和关怀的珍视。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质朴的描述,呈现出一种平淡中的感动和温情,使读者在感受作者的心境的同时,也产生共鸣和思考。
岁晏甘离索,山扉午不开。冻蜂粘病菊,饥雀啄疏梅。美睡抛书册,清斋远酒杯。殷勤谢尘客,无事莫频来。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妾身期不嫁,至老养双亲。何意赵威后,殷勤问使人。
延陵有长剑,宝若千金璧。闭匣泣风雨,开匣干星日。骏马与名都,罗列终不易。服之适异土,见谓铅刀质。徐君亦何为,神襟独尔识。欲色在不言,心许成莫逆。如何历聘归,墓门已有棘。含意竟未伸,涕下空沾臆。宰木集晨风,可以悬三尺。寸心苟不渝,是物何足惜。驱马去郊原,弃置
水之法,乃神仙术也。其香着人不灭,名曰芗林秋露。李长吉诗亦云:“山头老桂吹古香。”戏作二阕,以贻好事者二之一欲问芗林秋露。来自广寒深处。海上说蔷薇,何似桂华风度。高古。高古。不著世间尘污。
遥作时多难,先令祸有源。初惊逐客议,旋骇党人冤。密侍荣方入,司刑望愈尊。皆因优诏用,实有谏书存。苦雾三辰没,穷阴四塞昏。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有女悲初寡,无男泣过门。朝争屈原草,庙馁莫敖魂。迥阁伤神峻,长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