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黄容易雒阳观,吾土姚花洗眼看。
一抹胭脂匀作艳,千窠蜀锦合成团。
春风应笑香心乱,晓日那伤片影单。
好为太平图绝瑞,却愁难下彩毫端。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题姚氏三头牡丹》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主题是描写姚黄容易雒阳观的三头牡丹。作者以姚花洗眼看,将牡丹的美丽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描述了胭脂色的牡丹花瓣,像蜀锦一样奇丽绚烂,春风吹过时,牡丹花香四溢,令人心神陶醉。然而,当晨曦的阳光照射在花瓣上时,却伤害了牡丹的美丽,让人感到惋惜。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和脆弱,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中无常的忧虑。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之一,象征着富贵、美丽和高洁,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作者通过对牡丹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也对世事变幻、美好事物易逝的现实感到无奈和痛惜。
这首诗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牡丹的形象描绘,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用胭脂色形容牡丹花瓣,使其显得娇艳动人;将蜀锦与牡丹相比,突出了其华美的色彩和质地;通过春风和晨曦的描写,展示了牡丹的香气和脆弱的一面。整首诗词以形容词和动词为主,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清新高雅。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世事变幻的忧虑,展现了强至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的感悟。同时,诗词以牡丹作为象征,寓意深远,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美感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哲理和情感。
清江入城郭,小浦生微澜。
长安那不住,西笑又东行。若以贫无计,何因事有成。云峰天外出,江色草中明。谩忝相于分,吾言世甚轻。
手持经卷,付与同伦。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水盈盈,汉影隔游尘,净洗寒绿。秋沐平烟,日回西照,乍惊饮虹天北。彩阑翠馥。锦云直下花成屋。试纵目。空际、醉乘风露跨黄鹄。追想缥缈,钓雪松江,恍然烟蓑,秋梦重续。问何如、临池脍玉,扁舟空舣洞庭宿。也胜饮湘然楚竹。夜久人悄,玉妃唤月归来,桂笙声里,水宫六六。
屋角篱尖竹树阴,可怜用尽许机心。凝身不动如无物,顿网轻摇试有禽。丝贯日华明五色,戏随风舞忽千寻。看渠经纬来还去,忘却摧隤立不禁。
盛德已图形,胡为忽构兵。燎原虽自及,诛乱不无名。掷鼠须防误,连鸡莫惮惊。本期将系虏,末策但婴城。肘腋人情变,朝廷物论生。果闻荒谷缢,旋睹藁街烹。帝怒今方息,时危喜暂清。始终俱以此,天意甚分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