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共征西幕府来,相逢今日魏王台。
喜情重把论交袂,感泪频添话旧杯。
此别情怀无限恶,他时谈笑尚容陪。
马蹄归趁春风急,应有花先禁苑开。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送传宣李子范供奉归阙》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诗人与李子范相逢于魏王台,送别李子范归阙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一同征西幕府而来,今天在魏王台相逢。
我们高兴地谈论着交情,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泪水。
这次离别的情感无尽悲伤,将来我们还能欢笑相伴。
在春风中马蹄急驰归程,应该有花朵在禁苑中盛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与李子范在魏王台相逢并送别的情景。诗人曾与李子范一同征战西幕府,如今他们再度相聚,心中充满喜悦与情谊。然而,离别之际,诗人感到无尽的伤感,情绪难以平复,泪水不断涌现。尽管如此,诗人仍期盼着将来的重逢,一同分享欢笑。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急切归程的心情,预示着在禁苑中春风拂面,花朵将会怒放。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与李子范在魏王台相逢的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与思绪。诗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与思念,泪水成为表达真挚情感的载体。诗中的"喜情"和"感泪",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重视和思念之情。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以及对友谊长久的愿望,都透过诗词流露出来。最后两句则以春风与花朵的意象,象征着生机与美好,给予读者希望与慰藉。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描绘细腻,通过对友情与离别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痛苦,同时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诗词的结构紧凑,意象生动,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思索。它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人际情感的真挚和诗人对友谊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相遇与交往。
吴姬来,吴船荡漾湖花开。隔堤迎笑欲飞举,不用少年多浆催。问君青春得几许,看取架上红玫瑰。
有此佳风月,溪上更复奇。山阴应接际,赤壁诵歌时。恨子不同载,写怀聊作诗。平生三五夕,咫尺又乖期。
蒲团藜杖屋三间,世故真成触与蛮。但有云山供送目,沈无尊酒亦开颜。吴宫雪伫鹤翎散,历社风荷象鼻弯。老子何曾持入梦,百年鼎鼎鬓毛班。
不恋明皇宠,归来镜水隅。道装汀鹤识,春醉钓人扶。逐朵云如吐,成行雁侣驱。兰亭名景在,踪迹未为孤。
独将诗教领诸生,但看青山不爱名。满院竹声堪愈疾,乱床花片足忘情。
禁里秋乐队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暂移黄阁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满座清风天子送,随车甘雨郡人迎。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