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喜秋至,昏烦庶以平。
清风不少济,宿疢仍相撄。
凉叶犹未振,阴蛩已先鸣。
四时顺万物,奚独戕吾生。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立秋后病作此写怀》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立秋后卧病中的心情和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卧病喜秋至,
昏烦庶以平。
清风不少济,
宿疢仍相撄。
凉叶犹未振,
阴蛩已先鸣。
四时顺万物,
奚独戕吾生。
诗意:
作者以卧病的身体状态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喜悦,希望秋天的到来能够使自己的病情得到缓解。他感叹清风虽然能够带来一些凉爽,但对于他的长期病患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尽管秋天的凉意还未完全展现,但蟋蟀的鸣叫已经预示着季节的转变。最后,作者思考了四季顺应自然万物的循环,但为何他的生命却受到了如此痛苦的折磨。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思考。卧病的作者在秋天的到来时感到一丝喜悦,希望秋天的凉意能够缓解他的病情,使得他的身体恢复平静。然而,作者也意识到自然的力量对于他的疾病来说并不足够。通过对凉爽的秋风和鸣叫的蟋蟀的描绘,作者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最后,他思考了自然律的顺应与自己的病痛之间的反差,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病痛的无奈。
整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思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共鸣,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和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强至独特的感悟和才华,传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苦难的思考和共鸣。
貌如女子心如铁,五世相韩韩已灭。家童三百不足使,仓海君初去相结。秦皇东从博浪过,力士袖椎同决烈。晓入沙中风正昏,误击副车搜迹绝。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堕履意未别。顾谓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终折节。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还可说。可教後当五日来,三返其期付书阅。
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恭惟道统,一绝千载。何绝之久,何续之易。师友之盛,东南洋洋。曰尹曰谢,曰游曰杨。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吹铁笛,鸣金鼓。丝玉脍,倾香醑。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空凝伫。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
晚风吹雨过林庐,柿叶飘红手自书。无限萧条江海意,一尊相对忆鲈鱼。
西梁万里何时到,争似怀沙入九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