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下孤坟偿是非,坏檐仄柱若凭依。
门前过马空骧首,那得当年一顾归。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过伯乐庙》是宋代作家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经过伯乐庙时的心情和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庙下孤坟偿是非,
坏檐仄柱若凭依。
门前过马空骧首,
那得当年一顾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伯乐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的开头写到庙下的孤坟,暗示着过去的人已经离世,而他们的是非争议也已经随着他们的离去而了结。接着,描述了伯乐庙的檐口和柱子已经破损不堪,仿佛失去了依托,这种景象与过去伯乐庙的兴旺繁荣形成强烈对比,也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无情侵蚀。
接下来的两句"门前过马空骧首,那得当年一顾归"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荣耀的怀念。伯乐庙曾经是伯乐观赏马匹的地方,门前曾经络绎不绝的马匹,现在却空无一物。描述马匹空骧的头颈,寓意着过去的荣耀已经消逝,再也无法回到昔日的光辉。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年伯乐的一顾之恩的珍视和希望,希望能够再次得到伯乐的关注和青睐。
这首诗词通过对伯乐庙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逝去荣耀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对过去辉煌的事物的描述,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不可逆转,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珍视和对未来希望的期许。整首诗意蕴含深远,给人以沉思和思考。
翼戴三朝冕有蝉,归来今作地行仙。且看宫阙萧何第,未泛江湖范蠡船。老境已怜周尚父,庆门方似汉韦贤。一杯仰祝椿松寿,岁岁流觞八日前。
皇上初更化,追锋语语温。同看三老起,今叹一身存。别久劳魂梦,人亡溅泪痕。从兹归故隐,旧事与谁论。
芒鞋布袜罢春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莫合隔红楼。
洞山平地露尸骸,庵主将身一处埋。狼藉髑髅相枕藉,悲风愁雾不胜怀。
裁征衣。寄征衣。万里征人音信稀。朝相思。暮相思。滴尽真珠,如今无泪垂。闺中幼妇红颜少。应是玉关人更老。几时归。几时归。开尽牡丹,看看到荼コ。
陶令居官八十日,始为督邮方赋归。君家门户要兴起,未用飘然咏式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