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月波楼》

古壕凿出明月背,楼角飞来兔影中。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
溪藏画舫青纹接,人住荷花碧玉丛。
谁把金鱼破清暑,晚云深处待归风。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作品评述

《月波楼》是宋代诗人郑獬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夜晚月光倒映在水面上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思绪的交融。

诗意:
《月波楼》描绘了一个月夜的美景。古壕被凿成,明月倒映在水面上,楼角间时有兔影掠过。山隔无处,天光直接与水相通。溪水中藏着画舫,船上的青纹与水波相接;人们居住在碧玉丛生的荷花之间。诗人想象金鱼穿越清凉的夏日,等待归风的到来,而晚云深处也透露出一种渴望回家的心情。

赏析:
《月波楼》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意境。首先,诗人用凿壕、明月、楼角和兔影等形象描绘出静谧的夜晚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月光的柔和和宁静的氛围。其次,诗人以山隔不断、天光与水相通的方式,表达出大自然的辽阔和无限。诗中的溪水、画舫和青纹,以及人们居住在荷花碧玉丛中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诗人以金鱼破清暑、晚云深处待归风的意象,表达了对归途的期待和对家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恬淡和怀旧的情绪。诗人通过对月光、水波、荷花和金鱼等形象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一个恍若隔世的美妙世界,引发读者对大自然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宁静和美好,并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途的期待。

  • 《春桂问答二首》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 《怀寄周静得》

    老尽黄花梅又开,故人不见入城来。武康县北三桥步,夜夜梦中行一回。

  • 《客夜不寐四首》

    飞腾志意老来休,却听鸡声吟掉头。催雪忆梅还得句,到家准拟阿儒求。

  • 《漫兴 十七》

    重阳今日是,风雨满空城。白发殊无赖,黄花似有情。山寒孤树老,江净众鸥明。且愿烽尘息,讴歌乐太平。

  • 《澹山岩》

    拭目澹岩景,莺花三月时。洞堆钟乳石,林拥梵宫基。泉莹宜烹茗,崖穷好笔诗。胜游情未倦,又促解舟维。

  • 《疏雨》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