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酬公达》

小吏扣关声啄啄,山夫惊落手中杯。
不知天上何缘到,袖里携将明月来。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作品评述

《酬公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獬。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小吏扣关声啄啄,
山夫惊落手中杯。
不知天上何缘到,
袖里携将明月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情景,小吏敲门的声音嘈杂刺耳,打扰了山夫手中的酒杯。诗人对此感到困惑,不明白天上的什么缘故使得明月降临到他的袖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微小的场景,但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出深远的哲理和情感。小吏的扣门声和山夫手中杯子的落地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小吏的鲁莽和粗鄙,以及山夫的安静和深思。诗人以此揭示了社会中的喧嚣与宁静之间的冲突。

诗的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诗人对于明月为何降临到自己袖中感到困惑,暗示了他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明月作为诗中的象征,代表着纯洁、高雅和超越尘世的境界。诗人将明月携带在袖子里,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希望能够与之共处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喧嚣与个人追求之间矛盾的思考。同时,诗中蕴含着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命运安排的疑问和不解。这种对于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考是古代诗人常常关注的话题,也是该诗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深远意义的来源之一。

  • 《舟中闻蛩》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 《雪霁冒寒》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 《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 《哭伯姊二首》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 《马嵬感事》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