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舟过三丫河》

摇落蒹葭浦,荒凉雁鹜村。
吴柑迎齿冷,鲁酒著颜温。
水涩风还逆,天寒日自暾。
不堪归思乱,鸟鹊闹黄昏。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舟过三丫河》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摇落蒹葭浦,荒凉雁鹜村。
草木摇曳的三丫河畔,荒凉寂寞的雁鹜村庄。

吴柑迎齿冷,鲁酒著颜温。
吴地的柑橘冷冽可口,鲁国的美酒温润怡人。

水涩风还逆,天寒日自暾。
河水沉闷而湍急,风向顺流而逆行,寒冷的天空慢慢暗下来。

不堪归思乱,鸟鹊闹黄昏。
思乡之情难以忍受,想家之思纷乱不堪,鸟鹊嘈杂地喧闹在黄昏时分。

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乘舟经过三丫河时的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表达了作者对乡愁的思念之情和对寂寥孤寒环境的感受。

首先,作者以摇落的蒹葭和荒凉的雁鹜村勾勒出一幅寂静凄凉的画面。蒹葭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摇落的蒹葭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流转。荒凉的雁鹜村则给人一种人烟稀少的感觉,增强了诗中的寂寥氛围。

接着,作者以吴柑和鲁酒来描绘当地的特色美食。吴柑的冷齿和鲁酒的温颜,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美味和令人满足的口感。这种对物质享受的描写,与前面的寂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在荒凉环境中寻求安慰和温暖的心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述水涩和逆风,天寒和日暾,展现了诗中环境的严酷和恶劣。水涩和逆风表明河水流动困难,环境恶劣;天寒和日暾则暗示着气温的骤降和日光的消逝,给人一种寒冷和阴暗的感觉。

最后,诗中的"不堪归思乱,鸟鹊闹黄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彷徨和不安。远离家园的他,思乡之情难以抑制,心思纷乱不堪。而鸟鹊在黄昏时分的喧闹,则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孤寂。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为线索,通过描绘环境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在陌生而苦寒的环境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孤寂环境的感受,展示了诗人在异乡中的无助和适应,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园温暖和亲情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对离乡背井的思考和感受的共鸣。

  • 《秣陵怀古(三首)》

    秣陵风物近如何,兵后登临感慨多。云净石头秋嶂出,月明淮口莫潮过。离人暗滴青衫泪,商女空怀玉树歌。忽忆旧时骢马客,于今白发老山阿。

  •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与厉玄同题)》

    月满缑山夜,风传子晋笙。初闻盈谷远,渐听入云清。杳异人间曲,遥分鹤上情。孤鸾惊欲舞,万籁寂无声。此夕留烟驾,何时返玉京。唯愁音响绝,晓色出都城。

  • 《书意》

    一鸣辄斥不鸣烹,祸福元知未易评。湖海凄凉身跌宕,杯觞豪举笔纵横。敢希二顷成高卧,但愿诸公致太平。波暖龙舟泝清汴,道边扶杖眼犹明。

  • 《定风波(六·多景楼)》

    南徐好,多景在楼前。京口万家寒食日,淮南千里夕阳天。天际几重山。莺啼处,人倚画阑干。西寨烟深晴后色,东风春减夜来寒。花满过江船。

  • 《次韵舒尉》

    故山渺寒江,抱此明月睡。烟蓑失春锄,万事同一喟。可人期不来,乃独以诗至。持觞聘梅花,我醉花亦醉。

  • 《清平乐 题桐花道人卷 桐花道人吴国良雪中》

    留玉山中数日,今日始晴,相与同坐雪巢,以铜博山,焚古龙涎,酌雪水,烹藤茶,出万壑雷琴,听清癯生陈维允弹石泉流水调,道人复以碧玉箫作清平乐,虚室生白,尘影不动,清思不能已已。道人出所揣卷索和民瞻石先生所制清平乐词,予遂以紫玉池试想花烟,书以赠之,且邀座客郯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