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主遗宫有古槐,颓墙古木鸟喈喈。
金舆罢幸荒金屋,玉仗休班废玉阶。
三峡浪舂红日碎,两岸风振黑云霾。
孔明图垒仍登览,野寺残僧拾堕柴。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永安宫》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蜀国后主刘禅所留下的宫殿永安宫的景象。
这首诗以古槐为开篇,古槐作为永安宫的象征,展示了它的古老和庄严。接着描述了墙体的倾颓和古木上鸟儿鸣叫的声音,这些景象昭示着岁月流转、宫殿的衰败。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金舆停驻、金屋空荒的场景,显示了蜀国的疲弱和衰落。
在下一节中,诗人提到玉仗休班,玉阶废弃,表达了宫殿的冷清和废墟的凄凉。然后,诗人以生动的描写描绘了三峡的浪花撞击红日,两岸的风吹动乌云,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狂烈。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永安宫中看到了孔明的战略图,以及野寺中仅存的残破僧人在拾柴。这些细节表达了历史的沉淀和宫殿的荒凉,透露出诗人对过去辉煌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古宫殿为背景,通过描绘废墟、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现了岁月更迭、兴衰荣辱的主题。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创造了一种凄凉而壮丽的氛围,寄托了对过去辉煌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敬仰和思考。
这首诗词在语言上使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古宫殿景象的细致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永安宫的废墟之中,感受到了岁月更迭和历史的厚重。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也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历史的变迁以及人事如梦的感慨。
总的来说,《永安宫》这首诗词通过对永安宫废墟的描绘,借以抒发对历史兴衰和人事沧桑的思考与感慨。同时,诗人的描写手法生动而细腻,使整首诗词充满了凄凉而壮丽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卢肇时推重,终军众共贤。如可夺标日,未及弃繻年。官历清涂遍,名居美事先。人间有五福,视履岂非全。
高栖只在千峰里,尘世望君那得知。长忆去年风雨夜,向君窗下听猿时。
檀香新染砑红绫。腰肢瘦不胜。合欢小幌掩余酲。芙蓉入梦频。山不尽,水无情。锦河隔锦茵。刘郎仙骨未应轻。桃花已误人。
茏葱二月初,青软自相纡。意态花犹少,风流木更无。影繁晴陌上,烟重古城隅。炀帝河声里,几番荣又枯。数树新栽在画桥,春来犹自长长条。东风多事刚牵引,已解纤纤学舞腰。金堤堤上一林烟,况近清明二月天。别有数枝遥望见,画桥南面拂秋千。春物牵情不奈何,就中杨柳态难过。
蒙城一市万人聚,一堤如虹作遮护。风涛悍怒鱼龙宫,濒流压以青莲宇。潭潭广殿不动尊,夹立二丈力士身。楚帆蜀柂日衔尾,过者蹴然生畏心。粥鱼斋鼓二千指,我贫未办作檀施。明朝踏霜出江头,借佛定力扶扁舟。
一身膏脂略瘦尽,万卷简编如隔生。只欲移家若耶去,乱云深处听滩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