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代儒林伯,声名旧蔼如。
不为簪绂累,常乐燕閒居。
悟主承三接,尊王著一书。
天胡夺杨绾,素业未全摅。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胡文定公挽诗三首》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今代儒林伯,
声名旧蔼如。
不为簪绂累,
常乐燕閒居。
第二首:
悟主承三接,
尊王著一书。
天胡夺杨绾,
素业未全摅。
第三首:
静夜倚云窗,
疏钟听砧杵。
念归不忍晓,
月明河上路。
诗意和赏析:
这组诗词以挽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胡文定公的哀悼和赞颂之情。胡文定公是当时儒林中备受推崇的人物,他的名声如昔日般辉煌。然而,他并不为官位和荣誉所累,宁愿常乐于燕居自在的生活。
第二首诗表达了胡公对儒学的领悟和传承,他虔诚地承担起了传承先贤智慧的责任,并著书立说,以表达对尊贵王室的敬意。然而,天命之祸导致了他的生命被夺取,他的事业未能完全实现。
第三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诗人倚着云窗,远离喧嚣,静静聆听着疏钟和砧杵的声音。他思念归乡的心情难以割舍,宁愿在明亮的月光下,再也不忍心离开这条河边的道路。
这组诗词通过赞美胡文定公的品德和儒学成就,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意。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对胡公的悼念之情,以及对宁静自在生活和归乡之情的渴望。整体上,这组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于个体品德和精神境界的推崇,以及对于安宁和归属感的向往。
一片白云飞入山,须臾又出在人閒。我归十年不复出,说道云閒我更閒。
只把文章谒帝居,便从平地蹑空虚。分明有个上天路,何事儿孙不读书。
何其秀且明,而况清以美。不醉将如何,无吟讵自己。凡与共此者,但须行乐耳。无意固必我,可久速仕止。离合忍复道,光阴能有几。相对默不言,新篘多且旨。玄中难致诘,圣处可胜纪。何为是栖栖,未免聊复尔。
后苑归来月上初,天歌吹引下鸾与。春风料峭馀寒重,犹索金函览奏书。
魏公德业冠当年,汝守威名竦汉边。将相传家俱未远,子孙到处各推贤。风流最喜君真似,符竹连分政得专。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逃亡已觉依刘表,寒俊应须礼浩然。当有郡人知古意,栏街齐唱接篱篇。
法尔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端然指出长安道,无奈游人不肯行。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