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旱祈雨》

万顷膏腴欲圻龟,祷祠曾不补毫厘。
朝廷无事政刑简,天地何心岭海饥。
绝徼难逢霖雨手,隐忧先到老农眉。
谁能鞭策卧龙起,乞与滂沱一解颐。

作者介绍

黄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爲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被论予词。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八)。桧卒,召爲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 黄公度诗,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莆阳知稼翁集》二卷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秋旱祈雨》

诗意:
《秋旱祈雨》是宋代黄公度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旱情,表达了人们对于雨水的渴望和对天地的无奈。诗中呼吁政府能够重视农民的困境,希望有人能够鞭策当政者采取行动,为大地带来滂沱的雨水,解救人们的困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旱的景象,凸显了大地干旱、人们饥渴的困境。描写中提到"万顷膏腴欲圻龟",形象地表现出大地干裂的景象,寓意着干旱的严重程度。而"祷祠曾不补毫厘"一句则表达了人们为了祈雨而进行的祭祀活动,但似乎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诗中还呼应了朝廷的政治状况,"朝廷无事政刑简"一句暗示当时朝廷的政务相对较为清明,政令简化。然而,"天地何心岭海饥"表达了天地间的无情,无法关注到人们的困境。这种无奈的情感通过"绝徼难逢霖雨手,隐忧先到老农眉"得到进一步强调,诗人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关切和忧虑。

最后两句"谁能鞭策卧龙起,乞与滂沱一解颐"则是诗人的呼吁和希望。他希望有人能够像鞭策卧龙一样,引发政治的改革和行动,为农民带来滂沱的雨水,解救他们的困境。这凸显了诗人对于政府能够关注民生、解决问题的期望。

《秋旱祈雨》通过对干旱景象的描绘和对政治状况的借喻,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政府的期望。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现象,抒发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呼吁行动起来,关注农民的苦难,为大地带来滂沱的雨水,带来希望和喜悦。

  • 《舟中闻蛩》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 《雪霁冒寒》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 《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 《哭伯姊二首》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 《马嵬感事》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