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玩鞭亭》

黄须鲜卑勇无策,自驰骏马来窥贼。
贼奴但怪日绕营,起看飞尘已无迹。
宝鞭不惜弃道傍,坐令老妪知兴亡。
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锋逆焰徒鸱张。
孤城遗迹森在目,平湖无波春草绿。
却对青山忆谢公,公老犹嫌人姓木。
边兵已重朝士轻,中原有路何由行。
柙中虎兕不可制,江左夷吾浪得名。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玩鞭亭》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黄须鲜卑勇无策,
自驰骏马来窥贼。
贼奴但怪日绕营,
起看飞尘已无迹。

宝鞭不惜弃道傍,
坐令老妪知兴亡。
百年社稷有天意,
奸锋逆焰徒鸱张。

孤城遗迹森在目,
平湖无波春草绿。
却对青山忆谢公,
公老犹嫌人姓木。

边兵已重朝士轻,
中原有路何由行。
柙中虎兕不可制,
江左夷吾浪得名。

诗意:
《玩鞭亭》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景象。诗中通过描述战乱、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稷安危的关切。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锐利的观察力,表达了对国家深陷困境的痛心和对正直、忠诚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犀利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混乱时代的画卷。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须鲜卑(指外族)的勇士们无策地驰骋于战场,窥视敌人。然而,敌人却始终避开他们的追击,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已无踪迹。这种无所作为、被动应对的局面,凸显了当时政权的软弱和无能。

诗中出现的宝鞭暗示了权力和地位,但诗人认为它们被抛弃在道路旁,老妇人却能洞察国家的兴衰。这反映了诗人对无能领导和忽视国家命运的不满,以及对老百姓智慧和洞察力的赞赏。

诗中提到的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锋逆焰徒鸱张,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信仰和对邪恶势力的批判。他认为国家的命运受制于天意,而那些奸邪之徒只是短暂的狂妄。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孤城的废墟和平湖的宁静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景象象征着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谢公(指谢安)的怀念,谢公是晋朝时期的名臣,以清廉、正直著称。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说,谢公年老后还嫌人姓木,暗讽当时的政治环境腐败堕落。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的忧虑和对道德、忠诚的呼唤。

  • 《花石诗十一章》

    饱食官吏不深思,务求新巧日孳孳。不知均是圃中物,迁远而近盖其私。

  • 《林笋复生》

    春寒侵竹竹憔悴,父老皆云未尝记。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从地涌出长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气。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岁寒相妩媚。一朝纷纷看黄落,嵇阮相过无醉地。阴阳往复知有数,已病还瘳非即死。呼童径语邻舍翁,种竹未改当年意。姚黄左紫终误人,千叶重台定何事。

  • 《好事近(卢佥判席上)》

    草草复匆匆,相见也还相忆。记取梦魂诗思,似水光山色。清音堂下一扁舟,谁主又谁客。休厌一杯相劝,看梅梢将白。

  • 《沧浪亭记》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

    帟室深攀慕,仙都去不归。悲凉虚水殿,彷佛见铢衣。难复金龙驾,终开白兽扉。西郊三百里,雨涕万人挥。

  • 《江神子(席上史君令谢芷索词作)》

    歌筵当日小蓬瀛。晚妆明。识芳卿。挽袖新词,曾博遏云声。又侍仙翁灯夕饮,红雾底,沸箫笙。催人刻烛待诗成。捧雕觥。媚盈盈。不道醉魂,入夜已瞢腾。墨涴香罗回盼处,和笑道,太狂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