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不成雪,冻云犹没山。
若无官事缚,聊傍野僧閒。
浊酒问何阔,清游阻且艰。
相看成冷淡,得句不空还。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雨中同邹德饭白云庵》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雨没有转化为雪,
冻结的云仍未遮盖山脉。
如果没有官务束缚,
我宁愿与野僧相伴闲逛。
喝着浊酒,问候远方的宽广,
清净的游玩受到阻碍而困难。
相互看着变得冷淡,
但言语不是空洞的回应。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雨天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之情。诗人用雨水和冻云来象征着现实的阻碍和困难,而野僧则代表了自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他宁愿抛开官场之事,与野僧一起徜徉在自然之中,喝着浊酒,寻找广阔的世界。然而,清净的游玩被现实的限制所阻碍,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冷淡。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希望能够找到真诚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空洞的回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雨天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雨和雪、浊酒和清游等形象的运用,表达了他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诗中的“野僧”形象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与官场冷淡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希望能够在这种自由自在的境界中找到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摆脱空洞和冷漠。整首诗行云流水,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联想的空间,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由和真诚的追求。
仙客难逢,白云谁扫,知是采芝何处。皓鹤归来,金鸡啼罢,梦断阆风玄圃。松下高歌,橘中残着,饥后自餐龙脯。待偷桃、曼倩重来,为问木公金母。君不见、洞里桃花,花间啼鸟,又是一番春暮。弱水三千,巫山十二,指点虚无归路。君抱琴来,我邀君饮,我醉欲眠君去。向人间、游遍
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鲛室夜眠阴火冷,蜃楼朝泊晓霞深。风高一叶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想把文章合夷乐,蟠桃花里醉人参。
一夕安能再与俱,话言宁觉死生殊。帜书更识埋轮志,生有不忘如是夫。
疑是乘风到九天,不知身在此山巅。万家攒簇炊烟底,一水萦纡去鸟边。便学尘缘轻似羽,何妨诗意涌如泉。停杯更待林梢月,归去家僮相未眼。
绿槐蝉静日偏长,懒爇金炉百和香。莫摘池中莲子看,个中多半是空房。
十年流落敢言归,鱼鸟江湖只自知。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发寄安危。风流吾子真前辈,人物他年记一时。我欲折繻留此老,缁衣谁作好贤诗。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何处青山不堪老,当年明月巧相随。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