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乘风到九天,不知身在此山巅。
万家攒簇炊烟底,一水萦纡去鸟边。
便学尘缘轻似羽,何妨诗意涌如泉。
停杯更待林梢月,归去家僮相未眼。
乔行简(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寿朋,学者称孔山先生(《敬乡录》卷一三),东阳(今属浙江)人。学于吕祖谦。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爲祕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次年知通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歷淮南转运判官、浙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知镇江府,十四年,除国子司业(《吴郡志》卷七)。理宗即位,累迁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惠。有《孔山文集》,已佚。《宋史》卷四一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游三岳山》
疑是乘风到九天,
不知身在此山巅。
万家攒簇炊烟底,
一水萦纡去鸟边。
便学尘缘轻似羽,
何妨诗意涌如泉。
停杯更待林梢月,
归去家僮相未眼。
中文译文:
好像乘着风儿到了九天,
却不知身在此山巅。
万家的厨烟聚集在山脚下,
一条水弯弯绕到鸟群边。
学习尘缘轻如羽毛,
又何妨诗意像泉水涌流。
举杯停住,等待月儿从林梢升起,
回去时,家僮们相视未曾眨眼。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三岳山之顶,眺望远方景色的情景。诗的开头,“疑是乘风到九天,不知身在此山巅。”表达了作者兴奋的心情和巍峨山势给他带来的错觉。接着,“万家攒簇炊烟底,一水萦纡去鸟边。”通过描述山下行人的炊烟和曲折的水流,给读者展示了山间美景的生动场景。
接下来的几句,“便学尘缘轻似羽,何妨诗意涌如泉。”揭示了作者将心境与山水相融,感受到了尘俗世界的轻佻与诗意涌动的美好。最后两句,“停杯更待林梢月,归去家僮相未眼。”通过暗示作者停杯聆听夜晚的自然美景,他打算等待月亮升起之后才归去。同时也描绘了回家途中家僮们对他的欣赏和守望相助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对山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赞美。山间炊烟、流水、月色等元素,以及作者情感融入其中的描写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写意与景思,展示了宋代诗人独有的意境和诗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对诗意的追求。
桂水饶枫杉,荆南足烟雨。犹疑黛色中,复是雒阳岨。
烘帘微照自生光,吹面轻风与送香。谁把金刀收绝艳,醉红深浅上钗梁。
一趯趯翻四大海,一拳拳倒须弥山。佛祖位中留不住,又吹渔笛汨罗湾。
一雪顿能晴,江山万里明。故胜茅屋底,空听滴檐声。
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一身文采异常流,却使闲身不自由。永日翠笼相并睡,岂无魂梦到沧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