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岭相从岁屡迁,南湖同泛又经年。
斋前怪石曾为枕,门外长杨忆系船。
白酒一壶贤圣乐,古书千卷弟兄传。
九衢尘土忙如火,握手相看思黯然。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爲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爲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爲陕西转运使,歷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爲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着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爲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爲第五卷。又《画墁集》卷七、卷八爲《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爲第六卷。
《送吴都曹还芜湖》是宋代张舜民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柳岭相从岁屡迁,
南湖同泛又经年。
斋前怪石曾为枕,
门外长杨忆系船。
白酒一壶贤圣乐,
古书千卷弟兄传。
九衢尘土忙如火,
握手相看思黯然。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吴都曹归还芜湖为主题。诗人与曹归还芜湖分别已有多年,柳岭相随的岁月不断更迭,曾一同在南湖上划船游玩。在斋前的庭院,有一块奇特的石头曾被用作枕头,门外的长杨树勾起了回忆,曾经系船的场景历历在目。白酒是诗人与曹的欢乐之源,古书则是他们兄弟间传递的宝贵财富。然而,繁忙的城市街道上尘土飞扬,仿佛一片忙碌的火焰,让人不禁思绪黯然。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与曹归还芜湖的离别场景,表达了离情别绪和岁月更替所带来的感慨。诗人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柳岭相随、南湖同泛的情景,通过斋前怪石和门外长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白酒和古书则象征着诗人与曹的友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它们成为他们欢乐和交流的纽带。最后,诗人以九衢尘土的景象和思黯然的心情,表达了对曹离去的感伤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离别带来的感伤。整首诗词气息融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岁月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江山客思满,云水稻田空。日坞悬秋实,霜林坠晚红。
行穿六松阴,鸟语逢人寂。林僧洗山缽,正了寒堂食。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功被环宇,处蟲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
径竹烟横素,庭莎露缀珠。
守地难越境,吊生宁及哀。自伤转蓬远,莫致束刍来。惨日熙夏屋,悲风号夜台。遥知倚庐处,流泪渍苍苔。
两月巴陵郡,搜诗朝暮间。空能饮江水,恨不上君山。昔者闻何至,今焉兴尽还。才名或遭骂,坎轲分低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