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燕山闻杜鹃》

晓色千峰杳未分,声声哀怨出云根。
举头忽见思乡岭,何不他时别处闻。

作者介绍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爲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爲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爲陕西转运使,歷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爲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着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爲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爲第五卷。又《画墁集》卷七、卷八爲《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燕山闻杜鹃》是宋代张舜民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时分,山峦幽深,无法辨别千峰的色彩。
杜鹃的悲鸣声从云层深处传出。
抬头望去,突然看到了思乡的山岭,
为什么不在别的地方听到这声音呢?

诗意:
这首诗以燕山为背景,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色和杜鹃的哀鸣声。作者在清晨的山间听到了杜鹃的悲鸣,这种声音让他感到思乡之情。他抬头望去,看到了思乡的山岭,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无限的思念之情。然而,他也感叹为什么不能在别的地方听到这样的声音,以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清晨山间的景色和杜鹃的哀鸣声,通过景色和声音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全诗用字朴实,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恬静的感觉。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动物声音,作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传达了对乡愁的感悟。

诗中的"晓色千峰杳未分"表现了清晨时分山峦的模糊景象,给人以迷离、神秘的感受。"声声哀怨出云根"则以杜鹃的哀鸣声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声音从云层深处传出,给人以凄凉、悲切的感觉。"举头忽见思乡岭"一句描绘了作者突然看到思乡的山岭,这里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何不他时别处闻"则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为什么不能在别的地方也听到这样的声音呢?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和动物声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离别和乡愁的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回味的感受。

  • 《咏死兔》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 《临江仙(赵端礼重阳后一日置酒,坐上赋)》

    十日篱边犹袖手,天教冷地藏香。王孙风味最难忘。逃禅留坐客,度曲出宫妆。判却为花今夜醉,大家且泛鹅黄。人心休更问炎凉。从渠簪发短,还我引杯长。

  • 《中秋月二首》

    钱唐江上雪飞花,人在天边泛海槎。乌鹊一声星斗落,姮娥梳洗去谁家。

  • 《毛老斗牛》

    牛牛尔何争,于此辄斗怒。长鞭闹儿童,大炬走翁妪。苍{狄火换娄}八九子,骇立各四顾。何时解角归,茅舍江村暮。

  • 《黄龙三关》

    我脚何似驴脚,未举步时踏著。一任四海横行,倒跨杨岐三脚。

  • 《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

    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笛声吹断秋江黯,月影飞来夜漏稀。大醉倚楼呼费沱,蓬莱山下几斜晖。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