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去京华远,年逢旱暵馀。
群胥同黠马,比户甚枯鱼。
煦妪心空切,澄清志莫舒。
棼丝殊未治,错节讵能除。
听讼棠阴密,行春柳影疏。
宾筵求婉昼,僧舍问真如。
踰月窥除目,经时绝传车。
素餐徒自饱,投刃岂曾虚。
盈耳嫌敲扑,堆床厌簿书。
故园无数舍,长日欢归欤。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初至郡斋书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亿。下面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至郡斋书事
地去京华远,
年逢旱暵馀。
群胥同黠马,
比户甚枯鱼。
煦妪心空切,
澄清志莫舒。
棼丝殊未治,
错节讵能除。
听讼棠阴密,
行春柳影疏。
宾筵求婉昼,
僧舍问真如。
踰月窥除目,
经时绝传车。
素餐徒自饱,
投刃岂曾虚。
盈耳嫌敲扑,
堆床厌簿书。
故园无数舍,
长日欢归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初次到达一个郡斋为背景,描绘了他在郡斋中的生活和感受。诗中表达了对京华繁华的离别之情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头,地方离京华远,年岁正值旱暵之余,暗示了作者身处边远之地,岁月艰难的环境。
接着,诗中出现了群胥和黠马,比作枯鱼,暗示了他周围的人们贪婪自私,生活困顿。
随后,诗中描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他的心灵空虚,志向未能舒展,梦想没有实现,晨钟暮鼓的生活无法满足他的追求。
诗中还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忧虑,诗中的棼丝(指牵挂的心思)仍未得到治愈,错误的事情还是无法消除。
然后,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的生活,他倾听着纷争的讼棠阴暗之处,行走在春天的柳树影中。宾客的筵席追求白昼的美好,而僧舍中的人们追问着真实的本质。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作者在郡斋中度过的时光,他翻过了一个月的日历,窥视着过去的时光,从窥视中看到了车马的往来逐渐减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素餐(指简单的饭食)能够使他自我满足,他不需要虚名和虚荣。他对嘈杂的声音厌倦,对堆积的书籍感到厌烦。他渴望回到故园,享受欢乐的归宿。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思熟虑。
翼戴三朝冕有蝉,归来今作地行仙。且看宫阙萧何第,未泛江湖范蠡船。老境已怜周尚父,庆门方似汉韦贤。一杯仰祝椿松寿,岁岁流觞八日前。
皇上初更化,追锋语语温。同看三老起,今叹一身存。别久劳魂梦,人亡溅泪痕。从兹归故隐,旧事与谁论。
芒鞋布袜罢春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莫合隔红楼。
洞山平地露尸骸,庵主将身一处埋。狼藉髑髅相枕藉,悲风愁雾不胜怀。
裁征衣。寄征衣。万里征人音信稀。朝相思。暮相思。滴尽真珠,如今无泪垂。闺中幼妇红颜少。应是玉关人更老。几时归。几时归。开尽牡丹,看看到荼コ。
陶令居官八十日,始为督邮方赋归。君家门户要兴起,未用飘然咏式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