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俞极山人归太华》

三峰倚太虚,四岳境难如。
云向中方起,人归绝顶居。
道全忘世态,诗必答天书。
不待辞荣去,还应笑二疏。

作者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俞极山人归太华》是宋代文人魏野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峰倚太虚,
四岳境难如。
云向中方起,
人归绝顶居。
道全忘世态,
诗必答天书。
不待辞荣去,
还应笑二疏。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俞极山人归还太华山的送别之情。诗人以诗意深邃的笔触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和归还山顶的友人,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追求道德境界和文学创作的赞赏和祝福。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三峰倚太虚,四岳境难如",描绘了太华山三峰紧依苍穹,四岳的景色难以与之相媲美,展现了太华山的壮丽和独特之处。接下来的两句"云向中方起,人归绝顶居",通过云雾升腾的描绘,表达了友人俞极山人归还太华山顶居住的景象,凸显了他超凡脱俗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道全忘世态,诗必答天书",表达了友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自信,认为他能够以高尚的品质创作出与天书相应的诗作。诗的最后两句"不待辞荣去,还应笑二疏",表达了友人归还太华山并不追求名利的态度,而是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人事之间的疏离和世俗的虚妄。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追求高尚境界和文学成就的赞赏与祝福。通过山水之景,展现了友人超脱尘俗的境界和追求道义的品质,彰显了宋代文人的文学情怀和精神追求。

  • 《宝峰照和尚真赞》

    山拥云腴,水怀月昼。照彻体前,湛存身后。机头梭路微分,针鼻线芒初透。灵涵万象兮彼不遗余,坐断十方兮我无渗漏。

  • 《哭陈兴宗先生三首》

    森森松竹锁春风,半掩柴门一径通。独步水云情似鹤,对人谈论气如虹。诗书当日三冬富,光燄他时万丈雄。忽驭冷风径归去,长庚依旧耿秋空。

  • 《上元日驾回登楼二首》

    长街十二远相通,阊阖峨峨彩雾红。天白华灯交皓月,楼寒朱幕荡春风。车头笑语归时醉,城下传呼夜向中。自古长安多乐事,周南留滞意何穷。

  • 《乙巳正月过英州买得石山》

    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终之难得声色具。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万钱得之归自奉,稍闲更为山作颂。

  • 《隐趣》

    归老家山一幅巾,俗间那可与知闻。举杯每属江头月,赠客时缄谷口云。行采菖蒲缘藓磴,卧浮舴艋入鸥群。力营隐趣君无怪,作得闲人要十分。

  • 《游圆通寺》

    山空不隐响,一叶落还闻。龙去遗荒井,僧归礼白云。虫丝昏画壁,岚气湿炉薰。睡思浑无奈,茶瓯易策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