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欲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为您提供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想要深入了解兰花的生长之处,却无法看到它的生态;
追逐微风,偶然得到了它的芬芳。
它的清香并不受到任何污染,
更因为闻到它的香气,我领悟了真实的本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兰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追求真实和纯净的渴望。诗中提到了琳长老寄来的三本书,分别是关于幽兰、白术和黄精的。诗人想要深入了解兰花的生长之处,但无法亲眼见到,只能通过追逐微风时偶然闻到它的芬芳。兰花的香气没有被任何外界的污染所影响,它的清香纯净无染。正是通过闻到兰花的香气,诗人领悟到了真实的本质,也就是追求纯净和真实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对于真实和纯净的向往。诗人通过兰花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纯净和真实的渴望,兰花的香气成为诗人领悟真实的媒介。诗中的“微风”象征着生活中的偶然与意外,通过追逐微风,诗人才能偶然闻到兰花的芬芳,意味着真实和纯净并非易得,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偶然的机遇才能感受到。

整首诗词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于纯净和真实的向往,通过对兰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它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本质和真实的思考,并表达了对于纯净和真实的不懈追求。

  • 《醉桃源》

    东风阑槛两三亭,游人步晚晴。蜂回蝶转得能轻。忽然春意生。花未老,酒须倾。劝君休独醒。古来我辈最钟情,举头百舌声。

  • 《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其三守岁》

    於菟绝绳去,顾兔追龙蛇。奔走十二虫,罗网不及遮。嗟我地上人,岂复奈尔何。未去不自闲,将去乃喧哗。天上驱兽官,为君肯停檛。鲁阳挥长戈,日车果再斜。酾酒劝尔醉,期尔蹔蹉跎。偕醉遣尔去,寿考自足夸。

  • 《十一月五日锁学士院》

    楼头禁鼓试初挝,催草江淮督使麻。落纸一帘风雨疾,不知斜墨阵翻鸦。

  • 《送寅乙上人归蜀》

    南方展转扣西来,口欲谈而擘不开。乙马三寅领将去,溪边婆子笑咍咍。

  • 《暮春即事》

    杨柳楼前白鼻騧,金鞍被了唤名娃。重帘深处无风雨,肯信春寒瘦杏花。

  • 《雨喜客过》

    积雨无所诣,十日不出屋。故人念端居,牢落如槁木。高轩过穷巷,下马想慰沃。载酒酡杨颜,课饭饱桑腹。日暮从者散,还寻旧书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