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中秋夜八绝》

浮光看不定,重露试还无。
影翻狂舞客,明误已栖乌。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中秋夜八绝》是苏辙(苏轼的弟弟)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秋夜八绝

浮光看不定,重露试还无。
影翻狂舞客,明误已栖乌。

中文译文:

明亮的月光摇曳不定,无法确定。
重重露水试图归还,却无从可寻。
影子翻腾,像疯狂舞动的客人,
明亮的光芒却误将乌鸦引向栖息之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中秋夜晚上的景象,并通过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一种思绪纷乱、迷茫困惑的情绪。苏辙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句“浮光看不定,重露试还无”揭示了中秋夜月光的不稳定性。月光明亮而飘忽,难以捕捉和把握,给人一种虚幻和不确定的感觉。露水寓意着清晨的甘露,但它试图归还的意象却显示出一种迷失和无从寻觅的情绪。

第二句“影翻狂舞客,明误已栖乌”通过对影子和乌鸦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思绪的混乱和迷惘。影子翻腾,宛如疯狂舞蹈的客人,象征着内心纷乱的情感。明亮的月光却错误地将乌鸦引向了错误的栖息之地,暗示了迷途和误导。

整首诗词通过对中秋夜的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苏辙内心的苦闷和迷惘。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深入人心。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八绝的格式,结构紧凑,言简意赅,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它展示了苏辙独特的感悟和诗境,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 《留侯庙下作》

    貌如女子心如铁,五世相韩韩已灭。家童三百不足使,仓海君初去相结。秦皇东从博浪过,力士袖椎同决烈。晓入沙中风正昏,误击副车搜迹绝。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堕履意未别。顾谓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终折节。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还可说。可教後当五日来,三返其期付书阅。

  • 《贺圣朝(道中闻子规)》

    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 《畴依》

    恭惟道统,一绝千载。何绝之久,何续之易。师友之盛,东南洋洋。曰尹曰谢,曰游曰杨。

  • 《满江红(吴江秋夜)》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吹铁笛,鸣金鼓。丝玉脍,倾香醑。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空凝伫。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

  • 《惟寅徵君踏雨过林馆为留终日因诵近赋绝句三》

    晚风吹雨过林庐,柿叶飘红手自书。无限萧条江海意,一尊相对忆鲈鱼。

  • 《句》

    西梁万里何时到,争似怀沙入九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