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僧惠澄从余学诗》

花开花落古东溪,賸馥残膏今在谁。
后世那能接光焰,上人聊复问藩篱。
散花高座真无事,乞食空肠仅不饥。
急唤清风下佳树,尽吹尘土出诗脾。

作者介绍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僧惠澄从余学诗》是宋代诗人毛滂所作,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开花落古东溪,
The flowers bloom and wither in the ancient Dongxi River,
賸馥残膏今在谁。
Who now possesses the lingering fragrance and remnants of the past?

后世那能接光焰,
In later generations, who can inherit the brilliance and splendor,
上人聊复问藩篱。
As the monk inquires about mundane matters?

散花高座真无事,
Sitting high above, scattering flowers, truly without concerns,
乞食空肠仅不饥。
Begging for food, an empty stomach, barely avoiding hunger.

急唤清风下佳树,
Urgently calling for the clear wind to descend upon the beautiful trees,
尽吹尘土出诗脾。
Blowing away the dust and revealing the essence of poetry.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僧人惠澄学习诗词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诗词创作与传承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花开花落的景象,通过古东溪的意象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变迁。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过去的文学成果和精神财富如今归属于谁?这个问题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担忧,以及后世是否能够真正领悟和继承前人的光焰。

第三、第四句以僧人的视角展开描述,表现出僧人身处高座,以散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散花高座意味着超脱尘世,没有世俗的琐事困扰,而乞食和空肠则表现了僧人的清贫和苦行。这里诗人通过对僧人形象的描绘,探讨了诗人追求艺术和境界的心态和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新风景和自然力量的渴望。作者希望清风能够吹散尘土,激发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灵感和情感,从而创作出真正具有诗意的作品。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诗词创作和文化传承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对于自然和艺术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僧人形象的运用,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诗人与世俗之间的关系,以及追求艺术和内心愿景的矛盾与困惑。

  • 《野步》

    江山客思满,云水稻田空。日坞悬秋实,霜林坠晚红。

  • 《入山谒怡然上人因成短篇皆书即时事》

    行穿六松阴,鸟语逢人寂。林僧洗山缽,正了寒堂食。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 《祀先蚕六首》

    功被环宇,处蟲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

  • 《句》

    径竹烟横素,庭莎露缀珠。

  • 《寄李仁甫》

    守地难越境,吊生宁及哀。自伤转蓬远,莫致束刍来。惨日熙夏屋,悲风号夜台。遥知倚庐处,流泪渍苍苔。

  • 《寄秋怀》

    两月巴陵郡,搜诗朝暮间。空能饮江水,恨不上君山。昔者闻何至,今焉兴尽还。才名或遭骂,坎轲分低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