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辞江寺,秋途谁与偕。
霜风侵布衲,草露湿芒鞋。
收钵无余事,还乡非俗怀。
金刚真有力,魔避不须排。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僧常妙还永嘉》是宋代诗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杖策辞江寺,秋途谁与偕。
霜风侵布衲,草露湿芒鞋。
收钵无余事,还乡非俗怀。
金刚真有力,魔避不须排。
译文:
扶杖离开江寺,秋天的路上谁与我同行。
寒霜之风侵袭着僧袍,草地上的露水湿透了麦秸鞋。
把钵收拾完毕,心中只有归乡的思念,而非世俗的牵挂。
金刚神力确实强大,那魔鬼都不敢接近。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僧人常妙的情景。诗人与常妙告别后,踏上了秋天的旅途,思绪万千。诗中描绘了秋风凛冽,霜风侵袭僧袍的景象,以及草地上的露水湿透了麦秸鞋的情景。诗人心中怀揣着回归家乡的思念,对世俗的事物并不关心,而金刚神力强大,可以驱散邪恶的魔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和诗人内心的思考。诗人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僧人离别的伤感。诗中的杖策、布衲、芒鞋等细节描写生动而贴切,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离别时的凄凉和寂寥。诗人以收钵、还乡、金刚等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归乡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坚定的信仰。整首诗简练而有力,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圣明朝,旷典乘秋举。大飨本仁祖。九室八牖四户。敕躬齐戒格堪舆。盛牲实俎。并侑总稽古。玉露乍肃天宇。冰轮下照金铺。燎烟嘘呼。郁尊香,云门舞。仿佛翔坐,灵心咸嘉娱。众星俞美,光属照熉珠。清晓御丹凤,湛恩遍浃率溥。欢声雷动岳镇呼。徐命法驾,万骑花盈路。献胙慈极,
失羣寒鴈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
保福借水献花,这僧白日迷路。南山门下,总是粗心底。只是不敢说著,小慈妨大慈。
欲爱生诸秽,俱盛一草囊。应从持犯入,当发紫金光。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