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远二首一》

渔村半落楚江边,林外秋原雨外天。
谁倚竹楼邀大艑,天涯暮色已苍然。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远二首一》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渔村半落楚江边,
林外秋原雨外天。
谁倚竹楼邀大艑,
天涯暮色已苍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村半沉在楚江边的景象,秋天的原野和天空都被雨水笼罩。诗人询问站在竹楼上的人是谁,邀请他一同乘坐大船远行。天涯的夜色已经变得苍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寥廓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远方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具体分析:

1. 渔村半落楚江边:
这句描述了渔村半沉没在楚江边的景象。渔村的存在形象化地显示出人类的居住点,与江边的秋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

2. 林外秋原雨外天:
这句表达了秋天的原野和天空都被雨水笼罩的景象。林外的秋原和雨中的天空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模糊的边界。这种模糊的感觉增强了诗中的离别和远方的意象。

3. 谁倚竹楼邀大艑:
这句是诗人对站在竹楼上的人的询问和邀请。竹楼象征着高处和远方,而大艑则代表远行的船只。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陪伴和共同远行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

4. 天涯暮色已苍然:
这句描述了天涯的夜色变得苍茫。天涯指的是远方的边界,而暮色则表示夜晚的降临。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和远方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象征物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寂静而迷离的氛围。同时,诗人对远行和未知世界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种对冒险和探索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晁补之独特的艺术风格。

  • 《小桧》

    小桧新移近曲栏,养成隆栋亦非难。当轩不是怜苍翠,只要人知耐岁寒。

  • 《别离作(一作戴叔伦诗)》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

  • 《八月三日即事》

    烟冷浑沾水,溪清可数鱼。鸦翻千点墨,雁草数行书。今日征帆下,前年上国初。诗盟寒复讲,无酒兴何如。

  • 《十二时歌》

    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祗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声馆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裹人。

  • 《高宗皇帝挽词五首》

    圣略如天大,仁心亘古无。神兵胜淝水,鸣剑罢伊吾。宵旰逾三纪,歌谣遍八区。耆庞听遗诰,号绝更嗟呼。

  • 《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一皇帝举寿酒宫悬奏》

    天威煌煌,山龙采章。庭实旅百,上公奉觞。拱揖群后,端委垂裳。永锡难老,万寿无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