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慕斯人不以官,会昌一梦中兴间。
何须更作穷愁志,秋雨长时睡正闲。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松菊堂读史五首》是宋代晁补之的创作,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敬仰那些不以官职为荣的贤人,
在会昌之间,他们如同一场梦中的兴起。
何须再去陷入困苦的心情,
秋雨长时,正是安逸的时光。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晁补之对那些不以官位为荣的贤人的敬仰与憧憬。在历史的变迁之间,他们以一种超越尘世的姿态存在。晁补之认为,不必过于追求名利,而是应该在宁静自得的秋雨时节中享受生活的闲适。
赏析:
1. 诗人敬仰那些不以官职为荣的贤人,表达了对清廉高洁的追求和崇尚。
2. "会昌"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政治运动,表达了历史变迁的意象,梦境般的存在象征了那些贤人的非凡与超越。
3. 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要陷入困苦的心情,倡导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
4. 描述了秋雨长时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传递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晁补之对贤人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追求内在价值的思考。通过描绘秋雨长时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安逸、闲适生活的渴望,倡导人们不要被物质欲望所困扰,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晁补之对贤人和生活态度的赞美,并以秋雨长时的景象寄托了对宁静自得的向往。
巫山高,望不极。飞鸿欲度愁无力,我欲绝之乏羽翼。峡江水急荆门远,鱼龙游之不能转。下无舟楫上无梁,我欲济之忧力尠。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芳思切。旧事不堪重说。浓露凝香花喷血。花心双蛱蝶。燕语莺啼都歇。又过清明时节。记得离歌三两阕。未歌先哽咽。
欹枕狂歌击唾壶,直将轩冕等锱铢。醉乡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间足畏涂。
抱病喜清夜,形羸心独开。不知药鼎沸,错认雨声来。岁晚灯烛丽,天长鸿雁哀。书生惜日月,欹枕意茫哉。
生銕铸就崑崙儿,头轻脚重肚皮大。明眼衲僧萨普吒,九十日中看不破。看不破,笑倒嵩山破灶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