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李伯阳赞三首》

道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
渺渺太清之境,巍然道德之身。

作者介绍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李伯阳赞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道是太乙元君,
又是河上丈人。
渺渺太清之境,
巍然道德之身。

中文译文:
道即是太乙元君,
也是河上的仙人。
它是一片辽阔清净的境界,
是崇高道德的化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对李伯阳的赞美,李伯阳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家,也是道教的重要人物之一。诗人以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道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描述了道既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太乙元君指的是道家的神仙,河上丈人则是指李伯阳自称的身份。这句话表达了道既是超越尘世的神仙,又是在凡间传道授业的智者。

第二句描绘了道的境界,它是一片渺渺的太清之境。太清指的是道家哲学中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是纯净、无尘的境地。诗人以渺渺的形容词来形容道的清净境界,表达了它的广袤和高远。

最后两句以巍然道德之身来形容道。巍然意味着高大、稳固,道的道德之身就是指李伯阳所追求的高尚道德品质。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道的伟大和高尚,以及李伯阳对道德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高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道和李伯阳的敬仰之情。诗中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和子融韵》

    为把新诗子细寻,时移不觉日西沉。固知妙旨存精一,须察人心与道心。

  • 《雨后病起二首》

    小卧竹间斋,幽怀得好开。病从凉后减,雨及望时来。两屩山千叠,诸雏饭一杯。吾生计此耳,无梦到燕台。

  • 《次曾宏甫见寄韵》

    剖符舒子国,蜡屐皖公台。恨不从山简,欣然见老莱。功名身已老,交旧首空回。早晚依刘去,朝廷不乏材。

  • 《对雨独酌》

    褰帘雨正繁,附火寒已薄。修竹摇清音,芳梅绽朱萼。感此时运驶,对酒成独酌。多谢枝上禽,飞鸣慰寂寞。

  • 《次韵贻侄》

    鹤形炼得不胜癯,樵笛渔竿只自娱。人倚草亭今夜月,天开山市晚晴图。片云留住吾焉往,斗酒能携谁与俱。三十年前头已雪,久知公道世间无。

  • 《寄友生》

    交情应不变,何事久离群。圆月思同步,寒泉忆共闻。雪霜松色在,风雨雁行分。每见人来说,窗前改旧文。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