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风雨几百秋,直干云汉大蔽牛。
轮囷离奇不尺度,一旦出应天家搜。
山摧浪压斧斤下,横亘十亩眠苍虬。
白头地主坐叹息,物囿於数吾何尤。
为言此殆有天幸,如拔莘渭归商周。
栋梁未央坐万乘,柱石明堂朝诸侯。
老翁闻语囅然起致祝,切莫去作昭阳梳洗楼。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官采木》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深山风雨经过几百个秋天,
直插云汉,遮蔽大如牛。
形状奇特,无法用尺度来衡量,
一旦被采伐,将被送往天子的宫殿。
山崩海啸,斧斤压迫下,
横亘十亩,躺卧着苍龙。
白发的地主坐在那儿叹息,
物归于数,我又有何过错。
据说这是天命所赐的幸运,
就像莘渭河流回商周时一样。
宏伟的宫殿屹立不倒,万乘之上,
柱石明堂,向诸侯致敬。
老翁听到这番话,心中感慨万千,
切勿离去,做昭阳宫楼上的梳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深山中古老巨木的景象,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力量以及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追求。诗人通过描写山中巨木的奇特形状、巨大的体量以及历经风雨的坚韧,表达了对自然界威力的敬畏之情。诗中提到木材被采伐送往天子的宫殿,暗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文化建设的需求。最后,诗人通过对宫殿和明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帝王文化的壮丽景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深山中巨木的壮丽景象,通过对巨木的形状、体量以及与自然力量的互动描绘了大自然的伟力。诗人以此抒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文化建设的需求。诗中的宫殿和明堂则展现了古代帝王文化的辉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敬仰。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赞美,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最后几句警示老翁切勿离去,不要追求昭阳宫楼上的梳洗。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警示,呼唤人们应当保持淳朴的心境,不要追逐虚荣和权势,而是应当珍爱自然、传承传统文化,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粹。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古代文化,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以及对人类内心纯洁和追求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乱山深处著柴荆,岸帻披衣露气清。宴坐有书聊作伴,出游无客独题名。阴阴密树花初尽,灩灩方池水已平。几许人间堪笑事,今朝百舌顿无声。
洛中旧话谁拈出,几载寥寥有此杯。迂叟力辞年高晚,先贤羞与尹俱来。宁陪邵子称安乐,免使欧公笑僻乖。况值霜天好风月,皱眉不若且舒怀。
高轩得意翔云间,妙画匿迹缣素残。柱头老丁留语后,兀兀无趾如叔山。不妨万里戢六翮,顾步下啄芝田宽。方舟惜鹤并惜画,一夔之足万金价。莫将凡笔补丹青,谬作身轻一鸟下。
秋水为神玉为骨,片云出洞游虚碧。竚看他年鹤驾归,显彼青天与白日。
只留一影伴山房,坐待墙西隙月光。鹤忽归来寻旧里,燕犹相对语斜阳。虽无传附青云显,赖有书消白日长。万一载醪人问字,为言侬仅识偏旁。
柴扉昼掩竹林幽,坐使炎天变素秋。扇月团团似初满,簟波细细欲平流。朋侪零落关河阻,疾病沉绵岁月遒。赖有澄湖常在眼,虎头不用画沧洲。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