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经团阴町疃场,倚凉弦诵玉琅琅。
溪山涵毓中和气,草木薰蒸正大香。
陋巷颜渊何所乐,舞雩曾点若为狂。
懦夫百世闻风起,此去濂溪更有庄。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白鹿书院》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经团阴町疃场,
倚凉弦诵玉琅琅。
溪山涵毓中和气,
草木薰蒸正大香。
陋巷颜渊何所乐,
舞雩曾点若为狂。
懦夫百世闻风起,
此去濂溪更有庄。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做白鹿书院的地方。诗中通过描写环境和场景,表达了对文化和学问的崇尚与推崇,以及对学习和修身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溪山、草木等景物的描绘,强调了书院内外的和谐氛围和迷人气息。他提到了颜渊和舞雩,暗示了书院中学问的传承和文化的繁盛。最后两句表达了懦弱的人们听到这里的风声也会振奋起来,表明白鹿书院所代表的学问传统和精神将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赏析:
《白鹿书院》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中通过多种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提及和比喻等,展示了白鹿书院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诗人以书院为背景,展现了他对文化教育的热爱和推崇。他通过描绘溪山和草木,表达了书院内外和谐的气氛,以及学问对人们心灵的滋养。同时,提及颜渊和舞雩等历史人物和事物,更加凸显了书院的学问传统和文化积淀。最后两句则以一种豪迈的口吻,表达了书院的影响力和对人们的鼓舞,展示了学问的力量与光辉。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白鹿书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学问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展现了书院的魅力和影响力。它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并通过赞美书院的方式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暮雪江南路,孤城尊酒期。殷勤折杨柳,还向去年枝。
迥若千仞峰,孤危不盈尺。早晚他山来,犹带烟雨迹。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岁律峥嵘腊尽头,风吹朔雪到南州。三湖簸荡鲛鼍恐,七泽迷漫狐兔愁。狂客定回青雀舫,猎儿初试皂貂裘。江楼伏槛迎新霁,群玉峰前练带流。
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不是睡杨妃。绿珠娇小儿。一般娇绝处。半带疏疏雨。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
改换毛衣了,从兹不自由。只知今日事,忘却旧时牛。步步虽同辙,昂昂不转头。四山成隔阔,相逐没时休。
欹右堂空怒翼垂,清泉赴壑两鱼嬉。道人强欲安楼宇,闲却南边一半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