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
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
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
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挽伯父二首》是宋代文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
Four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
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
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中文译文:
白发的儿子随着母亲,苍老的弟弟与兄长相对。
四休元易足,一笑又何用。
论事情像丝弦一样直接,保持内心如平静的镜面。
德高望重的伯父今已经离世,谁来继承他的乡里名声。
诗意:
这首诗词是洪咨夔写给他已故的伯父的挽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离世的悲痛和对他在乡里声望的赞扬。诗词以家族关系为线索,通过描绘家庭中的白发老人和年幼的弟弟,抒发了作者对亲人逝去和家族荣誉传承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思念和对家族传统的关注。诗中的"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描绘了家庭中老幼相对的情景,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转瞬即逝,呼应了作者对伯父逝世的感伤之情。"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表达了作者对伯父品德高尚的赞美,以及对真实和坦诚的追求。最后两句"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则是作者对伯父的致敬,同时也提出了对继承家族传统和荣誉的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却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离世和家族传统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家族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视。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昔为大室游,卢岩在东麓。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石路险盘岚霭滑,僧窗高倚泬寥明。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杉松是自生。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绕峥嵘。
十载江湖,一朝簪组,宠荣曷称衰容。圣恩不许。归卧旧庐中。慨念东山伴侣,烟霞外、久阔仙踪。今何幸,相逢故里,谈笑一尊同。吾州,真幸会,湖边贺监,海上黄公。胜渭川遗老,绛县仙翁。纵饮何辞烂醉,脸霞转、一笑生红。从今后,婆娑化国,千岁乐皇风。
未将春草贮鸣蛙,寂寞西湖处士家。正喜数枝斜更好,聊沽一醉醒还赊。骨清是我氷霜侣,心赏从渠锦绣华。不厌相过娱夜永,摘芳和雪试煎茶。
别酒带愁酸,千里失群黄鹄。行到小桥梯下,便飞云南北。不妨垂手小徘徊,日影转阑曲。从此贺囊佳制,有新奇题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