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虏仲易送行二首》

霜晓沧江路,梅花对此君。
清明涵止水,变灭送浮云。
论事强人意,挥毫张我军。
雍公衣钵在,好策后来勋。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虏仲易送行二首》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霜晓沧江路,
梅花对此君。
清明涵止水,
变灭送浮云。
论事强人意,
挥毫张我军。
雍公衣钵在,
好策后来勋。

诗意:
这首诗词是洪咨夔写给虏仲易送行的两首诗之一。诗人描绘了寒冷的清晨,沧江路上覆盖着霜,而梅花作为寒冬中的花朵,向虏仲易送行。清明时节,宁静的水面涵盖着虏仲易的离别,而变幻无常的浮云则随风消散。诗人称赞虏仲易在处理事务时的坚决意志,表示自己挥毫展示我军的雄姿。最后,诗人提到雍公(孔子的别称)的衣钵传承在虏仲易身上,预示着他将会有辉煌的未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和运用寓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虏仲易的敬佩和祝福之情。诗中运用了典型的宋词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霜晓沧江路和梅花对此君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清晨的寒冷和梅花的坚韧,同时也寓意着虏仲易在面对离别时的坚定决心。清明涵止水和变灭送浮云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形容,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不可逆转的命运。诗人称赞虏仲易的坚决意志和对军队的推崇,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最后一句提到雍公衣钵在,暗示虏仲易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未来的成就,给人以希望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虏仲易的敬佩、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通过运用意象的手法,给予了诗词更深层次的意义,使其更富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 《咏死兔》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 《临江仙(赵端礼重阳后一日置酒,坐上赋)》

    十日篱边犹袖手,天教冷地藏香。王孙风味最难忘。逃禅留坐客,度曲出宫妆。判却为花今夜醉,大家且泛鹅黄。人心休更问炎凉。从渠簪发短,还我引杯长。

  • 《中秋月二首》

    钱唐江上雪飞花,人在天边泛海槎。乌鹊一声星斗落,姮娥梳洗去谁家。

  • 《毛老斗牛》

    牛牛尔何争,于此辄斗怒。长鞭闹儿童,大炬走翁妪。苍{狄火换娄}八九子,骇立各四顾。何时解角归,茅舍江村暮。

  • 《黄龙三关》

    我脚何似驴脚,未举步时踏著。一任四海横行,倒跨杨岐三脚。

  • 《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

    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笛声吹断秋江黯,月影飞来夜漏稀。大醉倚楼呼费沱,蓬莱山下几斜晖。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