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不可度,小轩聊复开。
只消看竹坐,不必要风来。
岂待迷时种,何妨腊月栽。
叶端须雨打,有句索渠催。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似贤斋竹》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暑不可度,小轩聊复开。
只消看竹坐,不必要风来。
岂待迷时种,何妨腊月栽。
叶端须雨打,有句索渠催。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景象,表达了作者在炎热的天气中坐在小轩里观赏竹子的心情。作者认为,只需坐下来仔细观察竹子,而不需要借助风来增添景致。他提到,竹子并不需要在迷茫的时候种植,也完全可以在腊月(冬季)种植。竹叶的顶端会被雨水打湿,因此有人索要雨水来浇灌竹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清凉的夏日场景。作者通过描述大暑天气下的小轩和竹子,传达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他强调观赏竹子的重要性,认为无需外界的干扰,只需静静地坐下来,就能体验到竹子带来的美好。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此外,诗中还提到竹子的种植时间。作者认为,不必等到迷茫的时候才去种植竹子,而是可以在腊月这个寒冷的季节来栽种。这种观点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入思考,认为人与自然的联系不应仅限于特定的时节。
最后,诗中提到竹叶的顶端需要雨水的滋润。这句话可能暗示了作者对于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利用的智慧。它传达了一种注重细节、注重自然循环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自然的赞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细微之处的关注和对于自然规律的敏感。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
乾坤渺渺一浮尊,万象分明水四濆。虎脊横熔山作队,鱼鳞倒影海成纹。老僧诗罢闲欹竹,幽士馀斋正卧云。妙现镜中无一事,世间从此罢挥斤。
神之来矣,灵风肃然。云胡不留,旭旐有翩。乃举旧典,几以告虔。降福我邦,于万斯年。
闾门风暖落花干,飞遍江南雪不寒。独有晚来临水驿,闲人多凭赤阑干。有池有榭即濛濛,浸润翻成长养功。恰似有人长点检,著行排立向春风。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近笙歌。骖骖金带谁堪比,还笑黄莺不较多。万株枯槁怨亡隋,似吊吴台各自垂。好是淮阴明月里,酒楼横笛不胜吹。
赤岸若朝霞。
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秕糠。久种终不获,岁晚嗟无粮。念此坐叹息,追飞及颓阳。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