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不胜车,弱水不载舟。
谓言行子归,无苦事远游。
寄子素丝裳,闻子衣苦单。
失今不来还,岁冕将奈寒。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效古》
流沙不胜车,弱水不载舟。
谓言行子归,无苦事远游。
寄子素丝裳,闻子衣苦单。
失今不来还,岁冕将奈寒。
中文译文:
流沙无法承载车辆,弱水无法载船。
人们说,言行不符合道德的子弟们会回家,
没有痛苦的事情可以远行。
我寄给你素净的丝裳,
听说你的衣裳只有苦涩的单薄。
今天的离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岁月的寒冷将如何熬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效古》是王令所作,他是宋代的一位诗人。诗中运用了古典文学常见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于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对离别之苦的愁绪。
首句写到流沙无法承载车辆,弱水无法载船,描绘了自然界的无情和无法逾越的障碍。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言行不当的子弟会回家的认知,以及远行可以摆脱痛苦的事情。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社会道德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所思考。
下半部分的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别离之苦的感叹。他寄给对方素净的丝裳,听说对方的衣裳只有苦涩的单薄,这里以衣裳比喻了对方的境况,揭示出了作者对于对方困境的关切。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别离的痛苦和离别的不确定性的思考。诗人并不知道离别何时才能结束,岁月的寒冷让他感到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之苦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关切。
若说君高道,何人更得如。公庭唯树石,生计是琴书。诗句峭无敌,文才清有馀。不知尺水内,争滞北溟鱼。
夫君貌瘠中甚腴,万卷抑塞蟠胸书。文章有神贵有骨,小住金马论石渠。青云可上不自喜,却下枳棘如栖梧。勾稽五载信留滞,澹泊一意忘奔趋。心研典坟畧鞶帨,腕脱笺牍疲鸿鱼。诸公要人遍知己,争欲迎致沾波余。代来秩满不得去,恳恳至挽桓君须。平生不顾受知广,高兴忽动歌归欤。
醉忆春山独倚楼,远山回合暮云收。波间隐隐仞归舟。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离宫划开赤帝怒,喝出六龙奔日驭。下土熬熬若煎煮,苍生惶惶无处处。火云峥嵘焚泬寥,东皋老农肠欲焦。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
寒雨霏霏江上路。不见书邮,病目空凝注。沙觜尽头飞白鹭。篙师指似人来处。自笑自怜还自语。钝滞如君,只合归田去。竹屋数间环B04B亩。个中自有无穷趣。
利刀拈起白如霜,可惜无端成自伤。消尽少林三尺雪,古今天地只寻常。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