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经炎火竹经霜,却把刚肠变酒肠。
庾信悲哀休作赋,接舆歌曲且佯狂。
更谙丧乱灾为福,蕴蓄才华有若亡。
孤宦由来宜晚达,祝君霄汉路歧长。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和仲咸诗六首之三和自咏》是宋代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玉经炎火竹经霜,
却把刚肠变酒肠。
庾信悲哀休作赋,
接舆歌曲且佯狂。
这首诗词以自咏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诗中描述了玉经经历了炎火的烧炙,竹经经历了霜冻的洗礼,暗喻了作者自己经历了世间的磨砺和考验。然而,作者却将自己的刚直之心转变为放纵和放松,将坚定的意志变为纵情享乐。这种转变让作者感到悲哀,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像庾信那样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无法创作赋诗。相反,他选择了接舆(古代官员乘坐的车辆)并歌曲,佯装狂放,以逃避内心的痛苦。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丧乱和灾难的理解。他认为丧乱和灾难并非完全是不幸,而是一种福报。这种观点表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与常人不同,他相信逆境中蕴藏着才华和智慧,就像失去了才华一样。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宦途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晚一点成功,能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经历和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试图逃避内心的痛苦和困惑,同时对逆境和灾难持有一种特殊的理解。整首诗词以自咏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江山客思满,云水稻田空。日坞悬秋实,霜林坠晚红。
行穿六松阴,鸟语逢人寂。林僧洗山缽,正了寒堂食。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功被环宇,处蟲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
径竹烟横素,庭莎露缀珠。
守地难越境,吊生宁及哀。自伤转蓬远,莫致束刍来。惨日熙夏屋,悲风号夜台。遥知倚庐处,流泪渍苍苔。
两月巴陵郡,搜诗朝暮间。空能饮江水,恨不上君山。昔者闻何至,今焉兴尽还。才名或遭骂,坎轲分低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