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官柳见毫厘,八字山遥细似眉。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残句:武昌官柳见毫厘》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武昌看到一棵官柳,它的细枝嫩叶看起来像是细小的眉毛,而远处的八字山则显得遥远而细小。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武昌官柳见毫厘,
八字山遥细似眉。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简洁而深远。通过描绘一棵柳树和远处的山峰,王禹偁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
诗中的"官柳"是指官衙门前的柳树,它象征着官员的权威和威严。然而,作者用"见毫厘"来形容柳树的细枝嫩叶,表达了柳树的柔美和细腻之处。这种对细微之处的关注,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生活中微小美好的追求。
而"八字山"则是远处的山峰,它被描绘为遥远而细小,与柳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山峰的描绘,可能暗示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展示了他对微小美好的追求和对远方的向往。这种对细微之处的关注和对远方的渴望,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巫山高,望不极。飞鸿欲度愁无力,我欲绝之乏羽翼。峡江水急荆门远,鱼龙游之不能转。下无舟楫上无梁,我欲济之忧力尠。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芳思切。旧事不堪重说。浓露凝香花喷血。花心双蛱蝶。燕语莺啼都歇。又过清明时节。记得离歌三两阕。未歌先哽咽。
欹枕狂歌击唾壶,直将轩冕等锱铢。醉乡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间足畏涂。
抱病喜清夜,形羸心独开。不知药鼎沸,错认雨声来。岁晚灯烛丽,天长鸿雁哀。书生惜日月,欹枕意茫哉。
生銕铸就崑崙儿,头轻脚重肚皮大。明眼衲僧萨普吒,九十日中看不破。看不破,笑倒嵩山破灶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