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宣州杂诗二十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作品。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宣州杂诗二十首
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译文:
许多人因信谗言而被追逐,但是征伐他国又怎能没有仁慈之心?
像屈原一样在江边行走,像昭王一样询问水边的人。
包茅曾经批评过贡献,香草自己保持贞洁。
辽阔的山川依然存在,渔歌属于那些居住在野外的人。
诗意:
《宣州杂诗二十首》表达了作者对时世纷扰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反思。诗中提到了信谗言而受到追逐的情景,暗示社会中虚假和恶意的言论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作者同时也认为,即使是征伐他国,也应该保持仁慈之心,以求和平和谐。诗中还以屈原和昭王为例,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探索。最后几句则描绘了自然山川和居住在野外的人们的生活,展示了宁静与自由的美好。
赏析:
《宣州杂诗二十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信谗言带来的困扰和征伐他国需要仁慈之心的观点,诗中融入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思考。屈原和昭王的提及,使诗中融入了历史的视野,展现了作者对古人的崇敬和对历史的关注。最后几句则以自然山川和渔歌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灵的抚慰与慰藉。整首诗词意境深远,富有含蓄,给人以思考与启发。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老尽黄花梅又开,故人不见入城来。武康县北三桥步,夜夜梦中行一回。
飞腾志意老来休,却听鸡声吟掉头。催雪忆梅还得句,到家准拟阿儒求。
重阳今日是,风雨满空城。白发殊无赖,黄花似有情。山寒孤树老,江净众鸥明。且愿烽尘息,讴歌乐太平。
拭目澹岩景,莺花三月时。洞堆钟乳石,林拥梵宫基。泉莹宜烹茗,崖穷好笔诗。胜游情未倦,又促解舟维。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