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吹飘惊雁,寒声彻枕前。
远违沙漠雪,不下汶阳田。
客梦悲中夜,归期隔故年。
莓苔与菰米,何处是湘天。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赋得枕上闻雁》是宋代贺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乡背井的游子,在枕头上听到雁声的时刻,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
诗中的第一句“朔吹飘惊雁,寒声彻枕前”表达了北方的寒冷气候,寒风吹动着雁群,发出凄凉的叫声,这种声音穿透了游子的枕前,使他更加思念故乡。
接下来的两句“远违沙漠雪,不下汶阳田”描述了游子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他远离了沙漠的雪景,也无法再看到汶阳田野的景色。这些景象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游子与故乡的距离和分离之苦。
第四句“客梦悲中夜,归期隔故年”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夜晚里,梦中感到悲伤,思念之情更加浓烈。他对归期的期盼被时间的流逝所隔断,仿佛已经过去了很久的岁月。
最后两句“莓苔与菰米,何处是湘天”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湖南的思念。莓苔和菰米是湖南的特产,游子在异乡无法享受到这些熟悉的食物,他思念着湖南的美景和家乡的天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游子在异乡听到雁声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渴望。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特定地域的联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游子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十日篱边犹袖手,天教冷地藏香。王孙风味最难忘。逃禅留坐客,度曲出宫妆。判却为花今夜醉,大家且泛鹅黄。人心休更问炎凉。从渠簪发短,还我引杯长。
钱唐江上雪飞花,人在天边泛海槎。乌鹊一声星斗落,姮娥梳洗去谁家。
牛牛尔何争,于此辄斗怒。长鞭闹儿童,大炬走翁妪。苍{狄火换娄}八九子,骇立各四顾。何时解角归,茅舍江村暮。
我脚何似驴脚,未举步时踏著。一任四海横行,倒跨杨岐三脚。
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笛声吹断秋江黯,月影飞来夜漏稀。大醉倚楼呼费沱,蓬莱山下几斜晖。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