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
暗香静色撩诗句,宜在林逋处士家。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钱塘昔闻水仙庙,
荆州今见水仙花。
暗香静色撩诗句,
宜在林逋处士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东南的旅行中所见到的水仙花景象。诗人曾经听闻过钱塘有一座水仙庙,而如今在荆州他亲眼见到了盛开的水仙花。水仙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它们的花色静谧而美丽,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和诗意。诗人认为这样的景象最适合出现在林逋这样的隐士的家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水仙庙和水仙花的对比,展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变迁。他曾经听闻水仙庙的名声,但现在却在荆州看到了亲自见到了水仙花的美丽景色。这种对比使得诗中的水仙花显得更为珍贵和令人动情。
诗中的“暗香静色”描绘了水仙花的特点。水仙花散发出的香气并不浓烈,而是隐约而微妙的,给人一种幽静和宁静的感觉。花色也是安静而温和的,没有过于艳丽和炫目的色彩。这种暗香静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互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两句“宜在林逋处士家”,表明诗人认为这样的景象最适合出现在隐士的家中。林逋是宋代的一位隐士,他以清贫的生活和崇尚自然而著名。诗人希望这样的美景能够出现在这种纯净宁静的环境中,与隐士的境界相得益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景象,并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隐士生活和纯净环境的向往。
昨长庚入梦,昴宿呈祥,岳神钟秀。降产英贤,信道由天祐。蓂荚飞三,九秋将暮,遇称觞时候。香爇沉檀,曲调金缕,满斟春酒。试纪绛年,六身二首,甲子方延,才经八九。款醉蓬莱,寿与天长久。桂子青春,兰孙方茂,谅箕裘方绍。折桂来秋,成名指日,家毡复旧。
转枕挑灯候晓鸡,相君应叹太常妻。长年多病偏相忆,不遣归时醉似泥。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馆月改旧照,吊宾写馀情。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疏拙自沉昏,长安岂是村。春非闲客事,花在五侯门。道僻惟忧祸,诗深不敢论。扬雄若有荐,君圣合承恩。旧论已浮海,此心犹滞秦。上僚如报国,公道岂无人。岩隐悬溪瀑,城居入榻尘。渔舟即拟去,不待晚年身。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