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崔莺莺》

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
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
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
夜米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

作者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作品评述

诗词:《崔莺莺》
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中文译文:
崔家有女名莺莺,
未识春光先有情。
河桥兵乱依萧寺,
红愁绿惨见张生。
张生一见春情重,
明月拂墙花影动。
夜米红娘拥抱来,
脉脉惊魂若春梦。

诗意和赏析:
《崔莺莺》是一首宋代秦观的诗词,通过描写崔莺莺与张诗词:《崔莺莺》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崔莺莺》是宋代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崔家有女名莺莺,
未识春光先有情。
河桥兵乱依萧寺,
红愁绿惨见张生。
张生一见春情重,
明月拂墙花影动。
夜米红娘拥抱来,
脉脉惊魂若春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发生在崔家和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崔莺莺是崔家的女儿,她在未曾见过春光的情况下就萌生了爱情之情。然而,由于河桥附近的兵乱,她只能寄居在萧寺中,经历了红愁(红颜薄命)和绿惨(绿色凄凉)的痛苦,才第一次见到了张生。张生一见到莺莺,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浓情,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花影摇曳。在夜晚,他们终于相拥在一起,仿佛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春梦。

赏析:
《崔莺莺》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两位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诗中所描述的河桥兵乱和红愁绿惨的背景,更加凸显了两人相遇的不易和他们之间的情感之纯洁。最后,诗人以夜晚的场景为背景,描写了两人终于相拥在一起的情景,给人以温馨幸福和浪漫的感受。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爱情的美好和坎坷。它既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又揭示了战乱和命运的无情。这首诗词中蕴含着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 《和子融韵》

    为把新诗子细寻,时移不觉日西沉。固知妙旨存精一,须察人心与道心。

  • 《雨后病起二首》

    小卧竹间斋,幽怀得好开。病从凉后减,雨及望时来。两屩山千叠,诸雏饭一杯。吾生计此耳,无梦到燕台。

  • 《次曾宏甫见寄韵》

    剖符舒子国,蜡屐皖公台。恨不从山简,欣然见老莱。功名身已老,交旧首空回。早晚依刘去,朝廷不乏材。

  • 《对雨独酌》

    褰帘雨正繁,附火寒已薄。修竹摇清音,芳梅绽朱萼。感此时运驶,对酒成独酌。多谢枝上禽,飞鸣慰寂寞。

  • 《次韵贻侄》

    鹤形炼得不胜癯,樵笛渔竿只自娱。人倚草亭今夜月,天开山市晚晴图。片云留住吾焉往,斗酒能携谁与俱。三十年前头已雪,久知公道世间无。

  • 《寄友生》

    交情应不变,何事久离群。圆月思同步,寒泉忆共闻。雪霜松色在,风雨雁行分。每见人来说,窗前改旧文。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