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千峰一线通,陆离长剑立天风。
五年领客题诗处,正在孤云乱石中。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白云岭》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路入千峰一线通,
陆离长剑立天风。
五年领客题诗处,
正在孤云乱石中。
中文译文:
踏上千峰之路,一线贯通,
错落有致的长剑矗立在天风中。
五年来招待客人并题诗的地方,
就在孤立的云雾和乱石之中。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名为白云岭的山脉景色。诗人范成大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山脉峻峭的景象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第一句描述了进入千峰之路,以一线之路贯穿山脉的壮丽景观。这里的“一线通”可以理解为一条通往山脉深处的小径,也可以象征诗人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他在艰难险阻中前行的坚定决心。
第二句将注意力转移到一把陆离长剑,它高耸入云,矗立在风中。这里的“长剑”象征着山脉的峻峭和雄伟,与天风相互呼应,增添了山脉的雄浑气势。
第三句揭示了诗人在这座山脉中待客并题诗的经历。五年的时间里,他领着来访的客人,在这片云雾弥漫、石头参差的环境中,创作了许多诗篇。这句传达了诗人对山脉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他对客人的款待和交流的热情。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白云岭山脉的壮丽景色和范成大作为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客人的热情好客,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人文关怀。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衰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落日维舟处,沙头望眼平。牛羊分陇下,灯火隔林明。人散村墟静,溪寒风浪生。渔翁醉眠稳,小艇任斜横。
相从何必早,白头或如新;登门虽尚疏,数面自成亲。昨者始见公,凛然须如银,败席留煮茗,寒厅无杂宾。平生事贤意,寸心渴生尘,乐哉得所从,贫病忘吟呻。恭惟大雅姿,信是邦国珍。广文旧官长,二纪转鸿钧,恩仇快报复,祸福出笑颦。同舍事容悦,腰佩玉麒麟,群谀更得志,後来
巴蜀劳肤使,溪山隔岁华。一身知放国,万里岂忘家。腊雪装归辔,春风阅禁花。君王定前席,不必赋长沙。
材大难为用,尝夸古柏篇。亭前老楩楠,黛色亦参天。夏暑借清阴,秋籁得自然。有如爱庭楸,朝暮东西偏。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