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大厅后堂南窗负暄》

万壑无声海不波,一窗油纸暮春和。
醉眠陡觉氍毹赘,围坐翻嫌榾柮多。
水暖玉池添漱咽,花生银海费揩摩。
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大厅后堂南窗负暄》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中文译文:
万壑无声海不波,
一窗油纸暮春和。
醉眠陡觉氍毹赘,
围坐翻嫌榾柮多。
水暖玉池添漱咽,
花生银海费揩摩。
端如拥褐茅檐下,
祗欠乌乌击缶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安宁宏伟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在大厅后堂南窗的景象。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物质世界的敏感和独特的感受。

首先,诗词的开篇写道"万壑无声海不波",形容了大厅后堂的宁静和安详,没有任何声音和波动,给人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诗中提到"一窗油纸暮春和",描绘了暮春时分,通过油纸窗户透射进来的光线,营造出一种温暖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然后,诗中出现了"醉眠陡觉氍毹赘,围坐翻嫌榾柮多",描写了作者陷入酣睡的状态,感受到氍毹(毡子)的厚重和榾柮(暖炉)的炽热。这些细节表现了作者对温暖和舒适的向往,展现了一种安逸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中描述了"水暖玉池添漱咽,花生银海费揩摩",通过描绘水池的温暖和清澈以及花朵的繁茂和美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词以"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作为结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渴望,希望能够在自己的茅屋下,尽情地享受安静而宁谧的生活,只欠乌乌的击缶之歌来增添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静、宁和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景物、情感和愿望的描绘,给人一种闲适、舒适的美好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舟中闻蛩》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 《雪霁冒寒》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 《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 《哭伯姊二首》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 《马嵬感事》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