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喜蚊僵雾帐,儿嗔蜗篆风棂。
兀坐鼻端正白,忘怀眼底常青。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积雨作寒》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婢喜蚊僵雾帐,
儿嗔蜗篆风棂。
兀坐鼻端正白,
忘怀眼底常青。
中文译文:
婢喜蚊僵雾帐,
仆人欣喜蚊子被冻僵在帐幕内,
儿嗔蜗篆风棂。
孩子生气蜗牛爬过篆刻的窗棂,
兀坐鼻端正白,
我独自坐着,鼻尖发白,
忘怀眼底常青。
心中忘却的事情,眼底却永远保持青春。
诗意和赏析:
《积雨作寒》是范成大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凉的场景。诗中通过描写细节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帐幕内蚊子被冻僵的情景,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生活中不幸遭遇的一种映射。蚊子被冻僵,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无助。婢喜,即仆人欣喜,暗示了诗人在这种凄凉中能够找到些许的欣慰。接着,诗人描述了孩子对蜗牛爬过窗棂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和烦恼的抱怨和厌倦。蜗牛和篆刻的窗棂代表着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琐碎,诗人希望能够摆脱这些束缚。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事的遗忘。兀坐鼻端正白,形容诗人独自坐着,面容苍白,暗示了他的孤独和冷寂。忘怀眼底常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情感的保持。尽管时光流转,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绪却永远不会消失。
整首诗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诗词中充满了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和珍惜。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老尽黄花梅又开,故人不见入城来。武康县北三桥步,夜夜梦中行一回。
飞腾志意老来休,却听鸡声吟掉头。催雪忆梅还得句,到家准拟阿儒求。
重阳今日是,风雨满空城。白发殊无赖,黄花似有情。山寒孤树老,江净众鸥明。且愿烽尘息,讴歌乐太平。
拭目澹岩景,莺花三月时。洞堆钟乳石,林拥梵宫基。泉莹宜烹茗,崖穷好笔诗。胜游情未倦,又促解舟维。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