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身是五行精,日日燕山望石城。
待得功成身又退,空将心腹为苍生。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字谜诗二首》是王安石的作品,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将军身是五行精,
日日燕山望石城。
待得功成身又退,
空将心腹为苍生。
译文:
将军的身躯是五行之精华,
每日都望着燕山上的石城。
待到功业完成后,将军却又退隐,
只把心力用于造福百姓。
诗意:
这首诗以将军为主角,通过描绘将军的身份与行为,表达了王安石对士人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将军被视为五行之精,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操守。他每天都站在燕山上望着石城,可能象征着他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忧虑。然而,当他的功业完成后,他选择了退隐,放弃了权力和荣耀。他把自己的心力用于造福百姓,将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士人的期望与要求。将军被赋予了高贵的象征,他身体所蕴含的五行精华,不仅展现了其品德高尚,也象征了他具备了执掌权力的条件。然而,将军并不追求权力的滥用和个人私利,而是选择了退隐,将心力用于造福百姓,这体现了士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和责任感。
整首诗以对比的方式展示了将军的决策和行为,将功成名遂与退隐为苍生之间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使得诗词更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士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以道德高尚、为民造福的精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聚三华,合四象。一气流通,上下频升降。飞入泥丸光百丈。岁久年深,炼成琉璃帐。证先天,朝无上。当位中庸,三五三十棒。打就不来亦不往。这个家风,端的无虚妄。
二室峰峰昔愿游,从云从鹤思悠悠。丹梯石路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向日所云我,如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是后来谁。
参录公犹未,瞥见白云方始彻果。有超师之作,敢道端师翁语拙。一生居淮不入浙,独弄单提这一著。至偏差接三佛,控南堂,以一大藏,切入啰孃。夫是之误用东山正续,毫发一移,亘千万世,源深流长者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白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玉粉旋烹茶乳,金齑新捣橙香。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